咏梦

· 高启
的的缘愁得,蒙蒙与醉和。 轻随云浩荡,暗越岭嵯峨。 夜店嗟偏短,春闺想最多。 关山归识路,江渚去凌波。 梁落中宵月,楼横欲曙河。 隔帘休警鹊,近烛任飞蛾。 游远宁烦载,穿深岂畏诃。 寒惊瑶作障,暖恋锦成窝。 蝴蝶谁家信,鸳鸯别浦歌。 静嫌风动竹,闹怯雨鸣荷。 寂历窗扃纸,低迟帐卷罗。 知情唯枕共,送恨忽钟过。 缟袂香犹在,朱弦字不磨。 记来还仿佛,寻去已蹉跎。 宿烬分余麝,残妆晕浅螺。 忧欢情总幻,离合事皆讹。 池上吟芳草,庭前觅旧柯。 既因思是种,复念睡为魔。 易断俄如此,难凭竟若何。 阳台莫重问,千古笑巫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的的:鲜明,明白。
  • 蒙蒙:模糊不清的样子。
  • 浩荡:广阔无边。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 :叹息。
  • :女子的卧室。
  • 关山:关隘和山岭,指旅途。
  • 江渚:江中的小洲。
  •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如在水上行走。
  • 中宵:半夜。
  • 曙河:黎明的银河。
  • 警鹊:惊动喜鹊。
  • 飞蛾:扑火的蛾子。
  • :责问。
  • :美玉,这里指华美的屏风。
  •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这里指华美的床帐。
  • 蝴蝶:象征变化无常的事物。
  • 鸳鸯:象征恩爱夫妻。
  • 寂历:寂静。
  • :门闩,这里指门窗紧闭。
  • 知情:了解心情。
  • 缟袂:白色的衣袖。
  • 朱弦:红色的琴弦。
  • 仿佛:似乎,好像。
  •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事情没有进展。
  • 宿烬:残留的灰烬。
  • :麝香,一种香料。
  • :模糊的痕迹。
  • :螺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颜料。
  • :错误。
  • 阳台:传说中巫山神女所在的地方。
  • 巫娥:巫山神女。

翻译

梦是因愁而得,模糊不清地与醉意相伴。轻飘飘地随着云彩飘荡,暗暗地越过高峻的山岭。在夜店中叹息时间短暂,在春闺中想来思绪最多。在关山归途中识得路,在江中小洲去时步履轻盈。梁上落下半夜的月亮,楼上横着黎明的银河。隔着帘子不要惊动喜鹊,靠近烛火任由飞蛾扑火。远游不必烦恼携带,穿过深处何惧责问。寒冷时惊觉美玉屏风,温暖时留恋华美床帐。蝴蝶是谁家的信使,鸳鸯在别浦歌唱。静时嫌风动竹声,闹时怯雨打荷叶。寂静的窗户紧闭,低垂的帐子卷起罗纱。了解心情唯有共枕,送别恨意突然钟声过。白色的衣袖香犹在,红色的琴弦字不磨。记得来时还仿佛,寻找去时已蹉跎。残留的灰烬分余麝香,残妆的痕迹浅浅如螺黛。忧欢之情总是幻,离合之事皆是错。池上吟咏芳草,庭前寻觅旧枝。既因思绪是种子,又念睡眠是魔障。易断的梦如此,难凭的现实又如何。阳台之事莫再问,千古笑谈巫山神女。

赏析

这首作品以梦境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浩荡”、“岭嵯峨”等,描绘了梦境的飘渺与不可捉摸。同时,通过对“夜店”、“春闺”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梦中的情感波动。诗的结尾以“阳台”、“巫娥”的典故,暗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人生离合、忧欢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感慨。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