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 高启
金椎夜筑西山土,催作高台贮歌舞。 文身泽国构王基,却笑先人独何苦。 铜铺玉槛盛繁华,幻作峰头一片霞。 望处直穷三百里,役时应废几千家。 蟠空曲路迷仙仗,攀尽瑶梯才到上。 外绕雕龙宛转栏,中施绣凤葳蕤帐。 熏炉长爇郁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 茂苑月来秋佩冷,洞庭雨过夏绡凉。 当窗众妓如仙女,扬袂迎风欲轻举。 人从天上见经过,鸟向云间惊笑语。 日暮横塘花尽开,卷帘台上望王来。 宴舟初自观鱼返,猎骑还从射鹿回。 从登不用持铍队,自列红妆侍高会。 香传罗帕进黄柑,缕切鸾刀供玉鲙。 烛光远落太湖波,惊起鱼龙出没多。 城上乌啼河汉转,此时谁问夜如何。 管弦嘈嘈聒人耳,不闻兵来渡溪水。 欲携西子走登舟,醉倚画筵娇不起。 瞑目无因到甬东,可怜一炬绮罗空。 献楣竟堕仇人计,赐剑应辜谏士忠。 客来试问遗宫路,物色荒凉总非故。 搴衣始信不虚言,满地荆榛见零露。 当年争夺苦劳机,却把江山付落晖。 闻说越王台殿上,如今亦有鹧鸪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椎:金属的锤子。
  • 文身:古代吴越地区的一种风俗,人们在身上刺画图案。
  • 泽国:水乡,指吴越地区。
  • 铜铺玉槛:形容建筑的豪华。
  • 葳蕤:形容植物茂盛,也用来形容装饰华丽。
  • :点燃。
  • 郁金香:一种香料。
  • 茂苑:指美丽的园林。
  • :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 葳蕤帐:华丽的帐幕。
  • 铍队:古代的一种仪仗队。
  • 鸾刀:装饰有鸾鸟图案的刀。
  • 玉鲙:精美的鱼肉菜肴。
  • 甬东:地名,指今浙江省宁波市一带。
  • :门框上的横木。
  • 搴衣:提起衣服。
  • 荆榛:荆棘和杂草。

翻译

金色的锤子在夜晚敲打着西山的土,催促着建造一座高台来储存歌舞。 在文身的水乡建立了王朝的基业,却嘲笑先人独自何苦。 铜制的门铺和玉石的门槛盛满了繁华,幻化成峰顶上的一片霞光。 远望之处直达三百里,劳役之时应该废弃了几千家。 盘旋的曲路迷惑了仙人的仪仗,攀登完瑶梯才能到达上方。 外围环绕着雕龙的曲折栏杆,中间摆放着绣凤的华丽帐幕。 熏炉长久地点燃着郁金香,共说千年的快乐未曾停止。 茂密的园林中月亮来时秋天的佩饰冷清,洞庭湖雨过后夏天的绡衣凉爽。 面对窗前的众多妓女如同仙女,扬起袖子迎风似乎要轻轻飞起。 人们从天上经过,鸟儿向云间惊笑语。 日暮时分横塘的花儿尽开,卷起帘幕在台上望见王来。 宴会之舟刚从观鱼返回,猎骑还从射鹿归来。 随行不用持铍队,自列红妆侍奉高会。 香烟从罗帕中传来进献黄柑,缕缕切开的鸾刀供奉玉鲙。 烛光远远地落在太湖波上,惊起了鱼龙出没多。 城上乌鸦啼叫河汉转动,此时谁问夜如何。 管弦嘈杂聒耳,不闻兵来渡溪水。 欲携西子走登舟,醉倚画筵娇不起。 瞑目无因到甬东,可怜一炬绮罗空。 献楣竟堕仇人计,赐剑应辜谏士忠。 客来试问遗宫路,物色荒凉总非故。 搴衣始信不虚言,满地荆榛见零露。 当年争夺苦劳机,却把江山付落晖。 闻说越王台殿上,如今亦有鹧鸪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吴越地区的繁华与衰败,通过对姑苏台的兴建与荒废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辞藻,如“金椎夜筑”、“铜铺玉槛”、“葳蕤帐”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盛况。后半部分则通过“荆榛零露”、“绮罗空”等凄凉景象,抒发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历史抒情诗。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