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寓舍喜王七隅见过却送还郭

· 高启
送君只过孝廉桥,不似君来访我遥。 路未同归鸿杳杳,门方孤掩竹萧萧。 远愁忽与钟声至,残醉微兼烛烬销。 莫道扁舟难重过,寒江日日有回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娄江寓舍:在娄江的住所。
  • 王七隅: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孝廉桥:地名,桥名。
  • 鸿杳杳:鸿雁飞得无影无踪,形容距离远。
  • 竹萧萧:风吹竹林的声音,形容环境幽静。
  • 残醉:酒醉未完全清醒的状态。
  • 烛烬销:蜡烛燃烧后的灰烬,暗示夜已深。
  • 扁舟:小船。
  • 回潮:潮水退去后再次上涨。

翻译

送你只送到孝廉桥,不像你来访我那样遥远。 路途不同,归鸿已远,我的门前孤零零地掩着,竹林中传来萧萧风声。 远处传来的钟声带来了忧愁,残留的醉意随着烛火的熄灭而消散。 不要说乘小船难以再次来访,寒冷的江面上,每天都有潮水回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再次相见的期待。诗中通过对比送别与来访的距离,以及描绘孤寂的环境和夜晚的钟声、烛火,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末句以江潮日日回涨为喻,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乐观与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