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 高启
葭菼连秋渺渺长,归舟犹叹滞江乡。 客衣欲冷邻机急,农事初成野饭香。 千里断云随雁骛,半村残照送牛羊。 有愁不解登高赋,空使频回宋玉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葭菼(jiā tǎn):芦苇和荻,两种水生植物。
  • 渺渺:形容水域辽阔无边。
  • 归舟:回家的船。
  • :停留,滞留。
  • 江乡:江边的乡村。
  • 客衣:旅人的衣服。
  • 邻机:邻居的织布机。
  • 农事:农业劳动。
  • 野饭:在田野间吃的饭。
  • 断云:被风吹散的云。
  • 雁骛(yàn wù):雁和野鸭,泛指候鸟。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牛羊:此处指放牧归来的牛羊。
  • :忧愁,忧虑。
  • 登高赋:登高所作的诗赋,古时常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 宋玉肠: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人,其肠比喻为多愁善感。

翻译

芦苇和荻连成一片,秋天的江面辽阔无边,回家的船只似乎还在叹息着滞留在江乡。旅人的衣服快要冷了,邻居的织布机声急促,农业劳动刚刚完成,田野间的饭菜散发出香气。千里之外的云被风吹散,伴随着雁和野鸭,半边村庄在夕阳的余晖中送别归来的牛羊。心中的忧愁无法通过登高赋诗来排解,只能让宋玉那样的多愁善感之肠频频回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江边的景色,通过“葭菼连秋”、“归舟犹叹”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客衣欲冷”与“农事初成”形成对比,一方面表现了旅人的孤独与凄凉,另一方面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末句“有愁不解登高赋,空使频回宋玉肠”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以宋玉之肠比喻自己的多愁善感,情感深沉。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