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被召:被朝廷征召。
- 京师:指明朝的首都北京。
- 留别:临别时留下赠言或赠诗。
- 乡城:家乡的城池。
- 北山:可能指家乡附近的山。
- 移文:古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用于传达命令或通知。
- 诮:责备,讥讽。
- 东观:古代宫廷中的图书馆或学术机构。
- 惭叨:惭愧地承受。
- 论议名:在学术讨论中获得的名声。
- 路去几程:路途要走多少天。
- 天欲近:天色将晚。
- 水初生:春天河水开始上涨。
- 使者:朝廷派来的催促出发的官员。
- 频催发:频繁地催促出发。
- 不尽:说不完。
- 江头:江边。
- 话别情:临别时的话语和情感。
翻译
我常常送别游子远行,今天却要自己告别家乡。 北山恐怕会因我离去而责备,东观我惭愧地承受着学术上的名声。 路途要走多少天,天色将晚,春天河水开始上涨。 只担心朝廷的使者频繁催促我出发,说不完江边临别时的话语和情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被朝廷征召前往京师,临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北山恐起移文诮”和“东观惭叨论议名”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学术的留恋与不舍。后两句则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离别的无奈,特别是“只愁使者频催发,不尽江头话别情”,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