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望东郊送邹和峰侍御

· 陆深
冉冉山云压树低,村村茅屋带沙溪。 征旗满路风初劲,尊酒长亭日又西。 柏府独传乌夜曲,花骢偏恋锦障泥。 隔林好鸟知人意,更向离筵尽力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 冉冉:形容云雾缓缓移动的样子。
  • 茅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
  • 征旗:古代行军时用以指挥或装饰的旗帜。
  • 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行人休息或送别之地。
  • 柏府:指御史台,古代中央监察机构。
  • 乌夜曲:古代一种哀怨的乐曲,此处可能指邹和峰侍御将离别的曲子。
  • 花骢:装饰华丽的马。
  • 锦障泥:锦缎制成的马鞍垫子,此处指华丽的马具。
  • 离筵:离别的宴席。

翻译

山间的云雾缓缓低垂,几乎触碰到树梢,村中的茅屋紧邻着沙溪。 行军的旗帜遍布道路,风力刚刚增强,长亭中的酒杯旁,太阳又已西斜。 御史台中独自传来哀怨的乌夜曲,华丽的马儿偏爱那锦缎的马鞍垫。 林中的鸟儿似乎知晓人们的心意,更加卖力地在离别的宴席旁啼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仲冬时节东郊送别的场景,通过山云、茅屋、征旗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沉郁而又不失壮美的氛围。诗中“征旗满路风初劲”一句,既表现了行军的紧迫感,又暗示了离别的无奈。末句“隔林好鸟知人意,更向离筵尽力啼”则巧妙地以鸟儿的啼叫来象征离别的哀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与不舍。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