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游眺

· 陆深
亭台高下恣登临,泉石松篁处处寻。 一径莓苔无俗辙,四时弦诵有清音。 人逢胜境功名薄,山到斜阳紫翠深。 五老不随云雨变,卜邻初见古人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ì):任意,随意。
  • 泉石:指山泉和石头,常用来形容山间的自然景观。
  • 松篁: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
  • 莓苔:青苔,常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 弦诵:指弹琴和读书的声音,这里指山中的文化氛围。
  • 胜境:风景优美的地方。
  • 斜阳:夕阳。
  • 紫翠:深紫色和翠绿色,这里形容山色的美丽。
  • 五老:指五老峰,江西庐山的一个著名景点。
  • 云雨变: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卜邻:选择邻居,这里指与古人心灵相通。

翻译

亭台高高低低,随意登临,山泉石头,松树竹子,处处可寻。 小径上长满了青苔,没有世俗的车辙,四季中总有弹琴读书的清音。 人到了这美景中,觉得功名微不足道,山在夕阳下,紫翠色更深。 五老峰不随云雨变化,选择邻居,初次见到古人的心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白鹿洞的游眺所见,通过“亭台”、“泉石松篁”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美丽。诗中“一径莓苔无俗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疏离感,而“四时弦诵有清音”则体现了山中的文化氛围。后两句通过对“胜境”与“斜阳”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结尾的“五老不随云雨变”和“卜邻初见古人心”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心灵的契合。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