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扇赠何子元武选

· 陆深
春风吹堕洞庭舟,春日来从鹦鹉洲。 万国风尘随独客,五更烟月下中流。 天边城阙身重到,笛里关山鬓已秋。 坐忆五年江海别,楚云吴树各登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鹦鹉洲: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
  • 万国风尘:指各地的战乱或动荡。
  • 五更烟月:五更时分,即凌晨三点到五点,烟月指朦胧的月光。
  • 中流:江河中央的水流。
  • 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泛指城池。
  • 关山:关隘和山岭,常用来象征边疆或旅途的艰险。
  • 鬓已秋:比喻鬓发已白,如同秋天一般。
  • 楚云吴树: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云和吴地(今江苏一带)的树,泛指江南景色。

翻译

春风吹落了我在洞庭湖的舟上,春日里我来到了鹦鹉洲。 各地的动荡随着我这个孤独的旅人,五更时分,朦胧的月光映照在江河中央。 我再次来到天边的城池,笛声中传来边关的山岭,我的鬓发已如秋霜。 坐下来回忆五年间在江海间的离别,楚地的云和吴地的树,我们各自登上了楼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回忆。诗中,“春风吹堕洞庭舟”与“春日来从鹦鹉洲”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从洞庭湖到鹦鹉洲的旅程。通过“万国风尘随独客”和“五更烟月下中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孤独与漂泊。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天边城阙”与“笛里关山”,以及“鬓已秋”的自我描绘,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边疆的思念。结尾的“楚云吴树各登楼”则是对离别后各自生活的想象,增添了诗意的深远。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