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祭

· 陆深
神道如弦春月寒,女城西畔第三坛。 楼台始信中天起,星斗翻从下界看。 五色龙蛇摇羽盖,九重烟雾蔼椒兰。 君王合在清斋殿,共听钟声夜向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神道:指通往神灵的道路,这里特指通往祭祀场所的道路。
  • :比喻形状或状态,如弓弦般直。
  • 女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城池。
  • 第三坛:指祭祀的第三个坛台,坛是古代祭祀用的土台。
  • 中天:天空的中央,比喻极高之处。
  • 星斗:星星,泛指天上的星辰。
  • 下界:指人间,与天界相对。
  • 五色龙蛇:五彩斑斓的龙和蛇,这里可能指祭祀中的装饰或图案。
  • 羽盖:用羽毛装饰的车盖,古代贵族或神灵的象征。
  • 九重:形容层次极多,这里可能指烟雾缭绕的样子。
  • 椒兰:指椒和兰,都是香料,这里用来形容香气。
  • 清斋殿:指皇帝进行斋戒的宫殿。
  • 夜向阑:夜晚即将结束,阑指夜晚的尽头。

翻译

通往神灵的道路笔直如弦,春月下带着寒意,位于女城西畔的第三座祭祀坛。 楼台仿佛从天空中央崛起,星辰仿佛从人间仰望。 五彩斑斓的龙蛇装饰着羽盖,九重烟雾中弥漫着椒兰的香气。 君王应当在清斋殿中,共同聆听钟声,直到夜色将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春夜祭祀的庄严景象。通过“神道如弦”、“楼台始信中天起”等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祭祀场所的崇高与神秘。诗中“五色龙蛇摇羽盖”和“九重烟雾蔼椒兰”则进一步以华丽的意象和浓郁的香气,营造出一种神圣而肃穆的氛围。结尾的“君王合在清斋殿,共听钟声夜向阑”则暗示了君王与神灵的沟通,以及祭祀仪式的深远意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陆深对祭祀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现。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