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诸子登朝汉台

萸花香趁客愁开,十里青帘醵酒来。 晴树远山分极目,短筇衰发对衔杯。 江门雁字迎霜落,城路砧声向晚催。 何处风烟堪寄傲,秋光空满越王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萸花:茱萸花,一种植物,古人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 青帘:古代酒店的青布招子,即酒旗。
  • 醵酒:凑钱买酒。
  • 短筇:短杖,这里指拄着短杖。
  • 衰发:稀疏的头发,形容年老。
  • 衔杯:指饮酒。
  • 雁字:雁群飞行的队形,常用来比喻书信。
  • 砧声:捣衣声,古代妇女常在秋天捣洗冬衣,声音常在夜晚听到。
  • 越王台:古迹名,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相传为越王勾践所建。

翻译

茱萸的花香随着客人的愁绪一同绽放,十里之外,青色的酒旗招展,人们凑钱买酒而来。晴朗的天空下,远处的树木和山峦清晰可见,我拄着短杖,面对着稀疏的头发,与朋友举杯共饮。江面上,雁群以字形飞过,迎接霜降的到来;城外的道路上,夜晚的捣衣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何处有适合寄托傲骨的风烟?秋光空自照耀着越王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茱萸花香、青帘酒旗、晴树远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秋日的宁静与远眺的豁达。诗中“短筇衰发对衔杯”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老态,又透露出与友人共饮的惬意。结尾的“秋光空满越王台”则寄寓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