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万岁乐

· 陆深
皇穹启圣神。钦乾运,祗郊禋。一阳初动霭先春。万福来,同仰至仁。 祥开日月,瑞见星辰。礼乐协神人,宇宙咸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戌:指农历戊戌年,即某一个特定的年份。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 南郊:古代帝王在都城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
  • 庆成宴:庆祝典礼成功举行的宴会。
  • 皇穹:指天,也用来比喻帝王的威严和神圣。
  • 启圣神:开启神圣的事业或仪式。
  • 钦乾运:钦定天命,顺应天意。
  • 祗郊禋:在郊外举行祭祀仪式。
  • 一阳初动:指冬至这一天,阳气开始逐渐增强,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
  • 霭先春: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霭指轻雾,这里形容春天的气息如轻雾般开始弥漫。
  • 万福来:各种吉祥和福气降临。
  • 同仰至仁:共同仰望最高的仁德。
  • 祥开日月:吉祥如日月般普照。
  • 瑞见星辰:吉祥的征兆如同星辰般显现。
  • 礼乐协神人:礼仪和音乐协调了人与神的关系。
  • 宇宙咸新:整个宇宙都焕然一新。

翻译

在戊戌年的冬至日,南郊的祭祀典礼圆满完成,为此举行了庆成宴。乐章中唱道:

天启神圣的事业,我们恭敬地顺应天命,在郊外举行祭祀。阳气在冬至这天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如轻雾般先行。万种福气降临,我们共同仰望最高的仁德。

吉祥如日月般普照,吉祥的征兆如同星辰般显现。礼仪和音乐协调了人与神的关系,整个宇宙都焕然一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至日南郊祭祀的盛况和吉祥的氛围。通过“皇穹启圣神”、“一阳初动霭先春”等句,展现了天命的庄严和自然界的生机。诗中“万福来,同仰至仁”表达了人们对至高无上仁德的向往和敬仰。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宏大,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宇宙和谐的赞美。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