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行

· 高启
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禾穗不长,狼藉只供凫雁粮。 雨中摘归半生湿,新妇舂炊儿夜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草茫茫:形容草木茂盛,一片茫茫。
  • 水汩汩:形容水流声,汩汩(gǔ gǔ)。
  • 上田芜:上层的田地荒芜。
  • 下田没:下层的田地被水淹没。
  • 中田有禾穗不长:中间的田地虽然有禾苗,但穗子长不出来。
  • 狼藉:杂乱不堪的样子。
  • 凫雁:野鸭和大雁,这里指野鸟。
  • 舂炊: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这里指做饭。

翻译

草木茂盛一片茫茫,水声汩汩流淌。上层的田地已经荒芜,下层的田地被水淹没。中间的田地虽然有禾苗,但穗子却长不出来,杂乱不堪的禾苗只能作为野鸟的食物。在雨中摘回来的禾穗半生不熟,还带着湿气,新媳妇忙着做饭,而孩子们在夜里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与艰辛。诗中通过“草茫茫,水汩汩”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田地的荒芜与水患的严重。中间的田地虽有禾苗,但穗子不长,只能成为野鸟的食物,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却难以收获的悲惨现实。最后两句通过雨中摘禾和家中孩子的哭泣,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