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 高启
日落五原塞,萧条亭堠空。 汉家讨狂虏,籍役满山东。 去年出飞狐,今年出云中。 得地不足耕,杀人以为功。 登高望衰草,感叹意何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原塞(sài):古代边塞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 亭堠(hòu):古代边防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
  • 汉家:指汉朝,这里泛指中国。
  • :讨伐。
  • 狂虏:指敌军。
  • 籍役:征召的兵役。
  • 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泛指中原。
  • 飞狐: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是古代边塞要地。
  • 云中:古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也是古代边塞要地。
  • 得地:占领土地。
  • 杀人:指战争中杀敌。
  • :功绩,战功。
  • 衰草:枯萎的草。

翻译

太阳落在了五原塞之外,边塞的亭堠显得空荡荡的,一片萧条。 中国讨伐那些疯狂的敌人,征召的兵役遍布了山东地区。 去年军队从飞狐出发,今年又从云中出征。 占领的土地无法耕种,战争中杀敌被视为功绩。 登上高处眺望,只见枯萎的草丛,心中感叹无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无情。通过“日落五原塞,萧条亭堠空”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孤寂与荒凉。诗中“汉家讨狂虏,籍役满山东”反映了战争的频繁和人民的苦难。后句“得地不足耕,杀人以为功”深刻批判了战争的荒谬,指出战争带来的土地无法耕种,而杀人却被当作功绩,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结尾的“登高望衰草,感叹意何穷”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