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

尖尖长握固,香玉一拳多。 响定含金琐,纹疑有玉螺。 五轮瞻大士,半臂奉昙摩。 作供诸天喜,芬馨奈若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尖尖长握固:形容佛手柑的形状尖长,握在手中感觉坚实。
  • 香玉一拳多:比喻佛手柑香气浓郁,像一拳大小的玉石。
  • 响定含金琐:指佛手柑的响声清脆,如同含有金质的小锁。
  • 纹疑有玉螺:形容佛手柑的纹理细腻,像是玉石上的螺纹。
  • 五轮瞻大士:五轮指佛教中的五种智慧,大士指菩萨,这里可能是指通过佛手柑来观想菩萨。
  • 半臂奉昙摩:半臂形容佛手柑的大小,昙摩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种仪式或供奉。
  • 作供诸天喜:作供指供奉,诸天喜指天界的神灵欢喜。
  • 芬馨奈若何:芬馨指香气,奈若何表示香气如何,表达了作者对佛手柑香气的赞叹。

翻译

佛手柑形状尖长,握在手中感觉坚实,香气浓郁如同握着一拳大小的玉石。它的响声清脆,像是含有金质的小锁,纹理细腻,仿佛是玉石上的螺纹。通过这佛手柑,可以观想菩萨的五种智慧,将其作为供奉,大小适中,适合用于佛教的仪式。供奉给天界的神灵,它们定会欢喜,而这佛手柑的香气,又是何等的芬芳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佛手柑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形态和香气,以及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香玉”、“金琐”、“玉螺”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佛手柑的外观特征。同时,通过提及“五轮瞻大士”和“作供诸天喜”,表达了佛手柑在宗教仪式中的用途和意义,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艺术的想象。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