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木已落,玄鬓早惊霜。 为我啸明月,临风殊未央。 夜因双响寂,秋以一声凉。 幸有高梧在,相留到夕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玄鬓:指黑色的鬓发,这里比喻蝉。
  • 殊未央:还没有结束。
  • 双响:这里指夜晚的其他声音。
  •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翻译

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黑色的蝉翼仿佛被霜打了一般,让我感到惊讶。 它对着明月长啸,随着风声,这声音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夜晚因为这双重的响声而显得更加寂静,秋天也因为这一声蝉鸣而增添了凉意。 幸好还有高大的梧桐树,让蝉可以留连,直到夕阳西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风落叶、蝉鸣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诗中“萧萧木已落,玄鬓早惊霜”以落叶和蝉翼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到来。后文通过蝉鸣与明月、秋风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秋夜氛围。结尾的“幸有高梧在,相留到夕阳”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洞察和丰富情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