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梁陈李三子见过沙亭观穫之作

秋分三日后,我稼早黏收。 之子过场圃,相将庆满篝。 钩镰那有暇,鸡黍未多留。 辱赠诗篇好,知予石户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 三日:指秋分后的第三天。
  • 我稼:我种植的庄稼。
  • 早黏:早熟的稻谷。
  • 之子:指梁、陈、李三位朋友。
  • 过场圃:访问田地和园圃。
  • 相将:一起。
  • 庆满篝:庆祝收获丰富,篝指装满谷物的篓子。
  • 钩镰:收割庄稼的工具。
  • 鸡黍:指简单的农家饭菜。
  • 辱赠:谦辞,表示对方赠送礼物或诗篇是对方的屈尊。
  • 石户谋:指在田间地头的计划或讨论。

翻译

秋分节气后的第三天,我种植的早熟稻谷开始收割。梁、陈、李三位朋友来到我的田地和园圃访问,我们一起庆祝收获的丰富,装满了篓子。由于忙于使用钩镰收割,我没有太多时间留下来与他们共享简单的农家饭菜。他们赠送了我美好的诗篇,让我知道他们在田间地头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收时节的田园景象和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诗人屈大均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农作物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朋友来访的感激之情。诗中“之子过场圃,相将庆满篝”生动地展现了朋友们共同庆祝收获的场景,而“辱赠诗篇好,知予石户谋”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赠诗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珍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温馨,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