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秋光在何处,一半出斜曛。 与水寒相射,和烟白自分。 萤流七月火,鱼食一天云。 心忆乘鸾女,箫声不可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斜曛(xié xūn):斜阳,夕阳的余晖。
  • 相射:相互映照。
  • 箫声:指悠扬的箫声,常用来形容音乐或思念之情。

翻译

秋天的美景在哪里?它一半展现在夕阳的余晖中。 水面寒冷,月光与之相互映照,烟雾缭绕,白色清晰可辨。 萤火虫在七月流火中飞舞,鱼儿仿佛在云中觅食。 心中思念着乘鸾的仙女,但那悠扬的箫声已不再可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通过月光、水面、烟雾、萤火虫和鱼儿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氛围。诗中“心忆乘鸾女,箫声不可闻”表达了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