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亭作

复作蓬蒿客,萧然学坐忘。 白花堆酒美,青果点茶香。 故国频兴废,新书漫短长。 弓刀从散失,无意向沙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蓬蒿客:指隐居的人,蓬蒿是野草,比喻隐居的生活。
  • 萧然:形容心情或环境凄凉、空旷。
  • 坐忘:道家术语,指通过静坐忘却物我,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 白花:这里可能指某种白色的花朵,也可能是比喻酒的清澈。
  • 青果:未成熟的果实,这里可能指某种用于泡茶的果实。
  • 点茶:泡茶的一种方式。
  • 故国:指诗人的祖国或故乡。
  • 兴废:兴盛与衰败。
  • 新书:新写的书籍或文章。
  • :随意,不拘束。
  • 短长:好坏,优劣。
  • 弓刀:古代兵器,这里指武力或战争。
  • 散失:分散丢失,这里可能指不再追求武力。
  • 无意:没有意愿或兴趣。
  • 沙场:战场。

翻译

再次成为隐居的蓬蒿客,我学习静坐忘却尘世。 白色的花朵让酒更加美味,青色的果实点缀着茶的香气。 我的祖国经历了无数的兴衰,新写的书籍随意评价好坏。 曾经熟悉的弓刀已经散失,我对战场已无任何向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屈大均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诗中,“蓬蒿客”和“坐忘”体现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的心境,而“白花堆酒美,青果点茶香”则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美好。后两句“故国频兴废,新书漫短长”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文学创作的随性态度。最后,“弓刀从散失,无意向沙场”则表明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