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从弟孚士

未有遗孤在,弥令寡妇悲。 慈乌啼欲绝,孝竹槁多时。 康乐诗频献,离骚学不迟。 灵床尽一恸,泉下可能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遗孤:指死去的人留下的孤儿。
  • :更加。
  • 慈乌:传说中一种能反哺其母的乌鸦,常用来比喻孝子。
  • 孝竹:比喻孝顺的子女。
  • :干枯。
  • 康乐:指康乐诗,可能指康乐公谢灵运的诗作。
  • 离骚:古代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
  •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
  • :极度悲伤。
  • 泉下:指阴间,死后的世界。

翻译

没有留下孤儿,更让寡妇感到悲痛。 慈乌的啼叫几乎要停止,孝竹已经干枯多时。 康乐的诗作频频被献上,学习离骚也不迟。 在灵床前尽情地痛哭一场,你在阴间可能知道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思念。诗中通过“遗孤”、“寡妇”、“慈乌”、“孝竹”等意象,描绘了家庭的悲惨境遇和孝子的形象。后两句提到“康乐诗”和“离骚”,既表达了对逝者生前才华的赞扬,也暗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最后一句“灵床尽一恸,泉下可能知”,则抒发了作者对逝者能否感知自己悲痛的深切疑问,情感真挚动人。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