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同助甫访子畏见盆草有岁寒之感焉遂人赋之五首

· 宗臣
十月见蘼芜,青青似春浦。 岂子歌长春,春色不敢去。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蘼芜(mí wú):一种植物,这里指野草。
  • 春浦:春天的水边。
  • 子歌:指诗人的朋友,即题目中的“子畏”。
  • 长春:常青,不凋谢。

翻译

在十月的寒夜里,我与助甫一同拜访子畏,看到盆中的野草依然青翠,仿佛春天的水边。难道是子畏的歌声让春天留恋,使得春色不愿离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夜中的一抹春意,通过“蘼芜”青青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不逝的感慨。诗中“子歌长春”一句,巧妙地将友人的歌声与春天的长久联系起来,赋予了诗歌以深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