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虎

· 邵宝
萍乡山中虎,食畜不食人。人亦感虎意,罟阱不复陈。 虎乃有俗俗有仁,不啻古云父子亲。姚源洞,华林山。 有人杀人如草菅,吏见野人应厚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罟阱(gǔ jǐng):捕捉野兽的网和陷阱。
  • 不啻(bù chì):不仅,不止。
  • 草菅(cǎo jiān):草芥,比喻轻贱的东西。

翻译

萍乡山中的老虎,吃牲畜而不吃人。人们感受到老虎的好意,不再设置捕捉野兽的网和陷阱。 老虎竟也有世俗的仁慈,不仅像古人所说的父子亲情。姚源洞,华林山。 有人杀人如割草般轻易,官员见到这样的野人应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山中老虎与人的行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思考。老虎虽为野兽,却表现出对人的仁慈,而人类中却有人残忍无情,杀人如麻。诗中“人亦感虎意,罟阱不复陈”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有人杀人如草菅”则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批判了那些无视生命、肆意杀戮的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动物仁慈行为的赞赏。

邵宝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国贤,号二泉。成化二十年进士,授许州知州,躬课农桑,仿朱熹社仓,立积散法。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革数十年不葬亲之俗,奏请停开银矿。宁王朱宸濠索诗文,峻却之。正德四年迁右副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诛,升户部右侍郎,拜南礼部尚书,恳辞。诗文以李东阳为宗。谥文庄,学者称二泉先生。有《漕政举要》、《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