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庙作

古人无死节,斯事始夷齐。 麦秀悲何益,薇香采不迷。 首阳馀俎豆,孤竹失山蹊。 清绝祠前水,徘徊到日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因不愿屈从周朝而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
  • 麦秀:指麦子成熟时的景象,这里比喻伯夷和叔齐的悲壮行为。
  • 薇香:指薇草的香气,薇草是伯夷和叔齐采食的植物。
  • 首阳: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伯夷和叔齐隐居的地方。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指祭祀伯夷和叔齐的场所。
  • 孤竹:古代国名,伯夷和叔齐的故乡。
  • 山蹊:山间小路。
  • 祠前水:指夷齐庙前的水。

翻译

古人若不坚守死节,那么伯夷和叔齐的故事就不会开始。 麦子成熟的悲伤有何益处,薇草的香气却让人不迷失。 首阳山上还留有祭祀他们的地方,孤竹国的山间小路却已失传。 夷齐庙前的水清澈至极,我在那里徘徊直到日落西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古人坚守死节的敬仰之情。诗中,“麦秀悲何益”一句,既是对伯夷叔齐悲壮行为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坚守原则的赞美。后两句则通过对首阳山和孤竹国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伯夷叔齐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屈大均对古代忠烈之士的崇敬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