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淮南

· 宗臣
燕市六月芳草班,落日忽惊游子颜。 骑发邯郸逢赵璧,雨来桐柏近淮山。 黄河日夜去仍急,沧海东南浩不还。 秋到正逢丛柱色,王门诸客共谁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市:指燕京,即今北京。
  • :这里指分布、散布。
  • 游子颜:游子的面容,指离乡背井的人。
  • 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 赵璧:指赵国的宝玉,这里比喻珍贵的人或物。
  • 桐柏: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桐柏县。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脉。
  • 沧海:大海。
  • 浩不还:浩大而不可回返。
  • 丛柱色:指秋天树叶变黄的颜色。
  • 王门:指权贵之家。
  • :攀附,指交往。

翻译

六月的燕京,芳草散布,落日时分忽然惊见游子的面容。 从邯郸出发,恰逢珍贵的赵璧,雨来时已接近淮河流域的桐柏山。 黄河日夜奔流,依旧湍急,东南的大海浩渺无边,一去不复返。 秋天到来,正是树叶变黄的时节,权贵之家的宾客们,还有谁愿意与我攀谈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子在六月的燕京,目睹落日与芳草,心生感慨。诗中通过“邯郸”、“赵璧”、“桐柏”、“淮山”等地理名词,勾勒出游子的旅途路线,同时以“黄河”与“沧海”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结尾的“秋到正逢丛柱色,王门诸客共谁攀”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宗臣

宗臣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