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烈妇挽诗

犹能辞老父,不忍视孤儿。 慷慨摩笄日,从容绝药时。 无山堪共穴,有树已连枝。 四百峰边石,先题幼妇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摩笄(mó jī):古代妇女自杀的一种方式,用笄(发簪)刺入自己的喉咙。
  • 绝药:拒绝服药,这里指拒绝治疗,选择死亡。
  • 连枝:比喻夫妻或亲人关系密切,如同树枝相连。
  • 幼妇辞:指少女的墓志铭,这里比喻烈妇的墓志铭。

翻译

她能够勇敢地告别老父,却无法忍受看着孤儿无依。 在那慷慨赴死的摩笄之日,她从容地拒绝服药,选择了死亡。 没有山峰可以与她共葬,但已有树木象征着她与丈夫的紧密关系。 在四百峰边的石头上,先刻下了这位烈妇的墓志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烈妇在面对家庭悲剧时的决绝与牺牲。诗中,“摩笄”和“绝药”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她的刚烈与坚定。通过“无山堪共穴,有树已连枝”的对比,表达了烈妇对家庭的深情与不舍,同时也体现了她对死亡的无畏。最后,“四百峰边石,先题幼妇辞”则以一种悲壮的笔触,为这位烈妇的牺牲留下了永恒的纪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烈妇的英勇与牺牲精神。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