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残僧

送君归伏鹿,高顶结茅茨。 大道今宜隐,青山是我师。 开林通素月,引水绕东菑。 客问无生旨,松花折一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鹿: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中僧人归隐之地。
  • 茅茨:茅草盖的屋顶,指简陋的住所。
  • 大道:指佛教的教义或修行之道。
  • 无生旨:佛教术语,指无生无灭的真理。
  • 松花:松树的花,这里可能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翻译

送你回到伏鹿之地,山顶上搭建着简陋的茅屋。 在当今时代,大道更适合隐匿,青山便是我学习的榜样。 开辟林地,让月光自由洒落,引来溪水环绕着东边的田地。 当客人询问无生无灭的佛理时,我便折下一枝松花作为回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山林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佛理的向往。诗中,“青山是我师”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学习,也隐含了对世俗的超越。结尾处以松花代答无生旨,巧妙地将自然之物与深奥的佛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深邃的哲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智慧。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