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词

鹰隼秋轻疾,风霜激羽毛。 逐禽千里远,卓马万山高。 雁膳餐偏饱,驼封卧不牢。 胪朐河畔月,夜影恋征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鹰隼(yīng sǔn):猛禽,如鹰和隼,常用来比喻勇猛或敏捷。
  • 卓马:高大的马。
  • 雁膳:指以雁肉为食。
  • 驼封:指驼峰,这里可能指驼肉。
  • 胪朐(lú qú):古代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征袍:指出征时穿的战袍。

翻译

秋天的鹰隼飞得轻快迅疾,风霜激发了它们的羽毛。 追逐猎物千里之外,高大的马儿越过万重山峦。 以雁肉为食,吃得十分饱足,驼肉却难以安稳地躺下。 胪朐河畔的月光下,夜影依恋着征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秋天的景象,通过鹰隼、马匹、食物等元素,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壮阔。诗中“鹰隼秋轻疾,风霜激羽毛”生动描绘了猛禽在秋天的活力,而“逐禽千里远,卓马万山高”则进一步以马匹的奔驰象征边疆战士的英勇。后两句通过对食物的描写,反映了边疆生活的艰苦,而“胪朐河畔月,夜影恋征袍”则以月光和征袍的影子,抒发了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边疆战士的豪情与乡愁。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