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晋王祠墓

发愤收京阙,当时节度无。 奸雄纷割据,父子一征诛。 辇路迷秋草,陵门怨夜乌。 三垂冈上泪,老去惜雄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阙(jīng què):指京城。
  • 节度(jié dù):古代官名,掌握一方军事和民政大权。
  • 奸雄(jiān xióng):指奸诈而有野心的政治人物。
  • 割据(gē jù):指地方势力占据一方,与中央政权对抗。
  • 征诛(zhēng zhū):征讨和诛杀。
  • 辇路(niǎn lù):古代帝王车驾所经之路。
  • 陵门(líng mén):陵墓的门。
  • 三垂冈(sān chuí gāng):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雄图(xióng tú):宏伟的计划或抱负。

翻译

发愤收复京城,当时的节度使却无所作为。 奸诈的野心家们纷纷割据一方,父子二人一同出征讨伐。 帝王车驾所经之路已被秋草遮蔽,陵墓门前夜乌哀鸣。 在三垂冈上流泪,年老时更加惋惜那未竟的雄心壮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惋惜。诗中,“发愤收京阙”展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渴望,而“奸雄纷割据”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混乱。后两句通过对辇路和陵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和哀怨的氛围。最后,“三垂冈上泪”和“老去惜雄图”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