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叉鱼亭

昌黎曾此赋叉鱼,披棘寻碑考郡图。 重筑草亭存古意,双浮画舫仿西湖。 激轮为磨供官费,隔水分塘笑我愚。 寄语后来贤太守,相承无似此慵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昌黎:指韩愈,唐代文学家,因其祖籍昌黎,故称。
  • :指创作诗文。
  • 披棘:拨开荆棘,比喻克服困难。
  • 郡图:郡县的图籍,指地方志书。
  • 草亭:简陋的小亭子。
  • 古意:古代的风格或意境。
  • 双浮画舫:双层的画舫,一种装饰华丽的船。
  • 激轮为磨:利用水力驱动轮子来磨粮食。
  • 官费:官方的费用。
  • 隔水分塘:指水塘被隔开,不能流通。
  • 寄语:传话,转告。
  • 贤太守: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相承:继承,沿袭。
  • 慵迂:懒惰而迂腐。

翻译

昌黎的韩愈曾在这里写下了叉鱼的诗篇,我拨开荆棘寻找古碑,查阅郡县的图籍。重新建造了一个草亭,保留了古代的风味,两艘双层的画舫模仿了西湖的美景。利用水力驱动轮子来磨粮食,以供官方使用,而水塘被隔开,我只能自嘲愚笨。我传话给后来的贤明太守,希望他们不要像我这样懒惰而迂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作者在叉鱼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寻和对现状的自嘲。诗中“披棘寻碑考郡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探索,而“重筑草亭存古意”则体现了对古风的珍视。后两句则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自我调侃,同时也寄望于后来的官员能够有所作为,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学识和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王都中

元福宁人,字元俞,自号本斋。世祖时以父荫,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历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诗集。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