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布袋和尚丰干禅师寒山拾得画卷

· 方回
今有二异僧,一虎随之入城市,一曳布袋引群小儿,民间不鼎沸喧哄乎。 以人情观之,书本相传如此,既未亲见,不可信也。 惟寒山、拾得有道之士,实有其人,有其事,有其诗数十百篇。 如秦楼有美女,杂佩何珊珊;鹦鹉花间养,琵琶月下禅;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常如此,芙蓉不耐寒。 诗律精妙,尾句有开有阖。朱文公深赏之,愚亦赏之,故作如是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拖,拉。
  • 鼎沸 (dǐng fèi):形容人群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 喧哄 (xuān hǒng):喧闹,吵闹。
  • 杂佩 (zá pèi):各种装饰品。
  • 珊珊 (shān shān):形容玉佩声清脆悦耳。
  • 琵琶 (pí pá):一种弦乐器。
  • 开阖 (kāi hé):开放和关闭,这里指诗句的结构既有开放又有收束。

翻译

现在有两位奇特的僧人,一位有老虎跟随他进入城市,另一位则拖着一个布袋,吸引着一群小孩。民间难道不会因此而沸腾喧闹吗? 从人情的角度来看,虽然书本上这样传说,但我没有亲眼见过,所以不可全信。 只有寒山和拾得这两位有道之士,确实有他们的存在,有他们的事迹,还有他们创作的数十上百首诗篇。 比如诗中描述的:“秦楼有美女,杂佩何珊珊;鹦鹉花间养,琵琶月下禅;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常如此,芙蓉不耐寒。” 这首诗的律法精妙,尾句既有开放又有收束。朱文公非常欣赏这首诗,我也很欣赏,因此我这样题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奇特僧人的描述,引出了对寒山和拾得这两位有道之士的赞赏。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真实存在的寒山和拾得的敬仰,以及对他们诗歌的欣赏。诗中提到的“秦楼有美女”等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朱文公鉴赏力的认同,显示了诗人对诗歌价值的肯定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