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首

辚辚之车渡黄河,汎汎之舟江上波。汉使叱驭九折坂,将军横旗下牂牁。 君不见长安大道人如蚁,漏尽钟鸣行不已。又不见吴江八月人戏潮,赤脚蹴踏潮愈高。 男儿有志在四方,忧思坎轲缠风霜。不及江南豪富儿,一生足不下中堂。 烹龙膏,荐麟髓,千金一笑如花美。忽然对面九疑峰,送君千里复万里。 生铁无光剑花紫,薄霜碎碎月在水。鸡鸣函谷云纵横,志士长歌中夜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辚辚(lín lín):形容车声。
  • 汎汎(fàn fàn):形容船只漂浮的样子。
  • 叱驭(chì yù):古代指驾驭马车的技术。
  • 九折坂(jiǔ zhé bǎn):地名,指险峻的山路。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今贵州一带。
  • 漏尽钟鸣:比喻时间已晚。
  • 蹴踏(cù tà):踩踏。
  • 坎轲(kǎn kē):坎坷,比喻困难和挫折。
  • 中堂:指家中重要的位置。
  • 九疑峰:山名,指遥远的山峰。
  • 函谷:地名,古代重要的关隘。

翻译

车轮辚辚,渡过黄河,船只汎汎,漂浮在江上波涛。汉朝的使者驾驭马车,勇敢地穿越九折坂,将军则横刀立马,下到牂牁之地。

你不见长安的大道上,人们如同蚂蚁般忙碌,夜深了钟声响起,他们仍不停歇。又不见吴江八月,人们戏水潮中,赤脚踩踏,潮水却越来越高。

男儿应有志向,四方游历,忧思和困难如风霜般缠绕。不像江南的富豪子弟,一生足不出户,只在家中堂上。

烹制龙膏,享用麟髓,千金一笑,美丽如花。忽然间,对面是遥远的九疑峰,送你千里之外,再行万里。

生铁无光,剑花紫艳,薄霜碎碎,月光在水面闪烁。鸡鸣时分,函谷关云雾缭绕,志士长歌,中夜起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男儿的志向。通过对比长安大道的繁忙与吴江潮水的戏谑,诗人表达了对男儿四方游历、不畏艰难的赞美。诗中“烹龙膏,荐麟髓”等句,展现了奢华的生活,但随即转入对远方山峰的遥望,体现了对远大志向的向往。最后,以函谷关的云雾和志士的长歌作结,强调了志士不畏艰难、夜以继日的精神。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男儿志向的崇高评价和对艰难旅途的深刻体验。

王士熙

元东平人,字继学。王构子。善画山水。英宗时为翰林待制。泰定帝时历官治书侍御史,中书参知政事。泰定帝死,被燕铁儿流远州。后为文宗起用,任江东廉访使,以南台御史中丞卒。 ► 1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