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戍妇陈闻雁有感

· 王逢
介胄多年虮虱生,客窗今夜落边声。 螭头钗子鸳鸯股,独自挑灯万里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介胄:古代战士的铠甲和头盔。
  • 虮虱:虱子和虱子的卵,这里比喻长时间未脱下的铠甲上生满了虱子。
  • 客窗:旅居他乡时的窗户。
  • 边声:边疆的声音,通常指战争的声音或边疆的寂寥之声。
  • 螭头钗子:一种古代妇女头饰,螭头是神话中的龙形生物。
  • 鸳鸯股:指鸳鸯形状的饰品,这里可能指钗子上的装饰。
  • 挑灯:拨亮灯火,常用来形容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或沉思。

翻译

战士的铠甲和头盔已久未脱下,上面生满了虱子,今夜在异乡的窗前,我听到了边疆的寂寥之声。 我独自一人,手持着螭头形状的钗子,其上装饰着鸳鸯图案,在灯下挑亮灯火,心中充满了对万里之外家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士在异乡夜晚的孤独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中“介胄多年虮虱生”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战士长期戍边的艰辛,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漫长。而“客窗今夜落边声”则进一步以边疆的寂寥之声,加深了战士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士在夜晚挑灯思念家乡的情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