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君复赠岳仲远

· 方回
维岳武穆王,复雠议不合。 老桧卖中原,神龙困蚁?。 维孟忠襄公,缓兵策弗纳。 清之三京师,万众死者卅。 憸党梗国论,孰与噬而嗑。 世事可流涕,循至虞不腊。 秦郑两奸驵,百年棺已阖。 骨朽遗臭在,厥后极茸阘。 岳氏家几传,阳羡溪山市。 故书三万卷,金石烂模拓。 孟氏神童孙,卜宅占苕霅。 诗声鸾凤鸣,众作扫蛙蛤。 猗欤先王公,百战动摧拉。 身在国庶几,心与天响答。 造物报勋裔,纵未黄其閤。 各各神仙姿,不受尘土杂。 臭味崇芝兰,情谊笃鹣鲽。 著我珠玉间,鬓蓬愧衰飒。 冷话暗灯火,清宴倒壶榼。 时凭城边楼,同望湖外塔。 二豪马蹄花,春堤厌蹴踏。 而我枯如僧,山肩一破衲。 未甘脱儒冠,萧寺求挂搭。 终不望汉廷,安车聘申盖。 顾独喜结交,勿疑朋簪盍。 同道吻漆胶,开诚去栀蜡。 将相棨戟门,六辔驾群軜。 七十返初服,无复韨韎韐。 岂其珠履中,不许青鞋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岳武穆王: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谥号武穆。
  • 老桧:指秦桧,南宋宰相,因陷害岳飞而臭名昭著。
  • 神龙困蚁?:比喻英雄被小人所困。
  • 憸党:奸邪之党。
  • 虞不腊:指时局危急,连年末的祭祀都无法进行。
  • 秦郑两奸驵:指秦桧和郑清之,两人均为南宋时期的奸臣。
  • 茸阘:指卑微低贱。
  • 金石烂模拓:指古代的金石文物的拓片。
  • 苕霅:指苕溪和霅溪,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
  • 鸾凤鸣:比喻诗文高雅。
  • 蛙蛤:比喻平庸的诗文。
  • 猗欤:赞叹词,表示赞美。
  • 摧拉:摧毁。
  • 响答:响应。
  • 勋裔:功臣的后代。
  • 鬓蓬:指头发蓬乱,形容衰老。
  • :僧人的衣服。
  • 挂搭:僧人游方时暂住某寺。
  • 韨韎韐:古代的一种礼服。
  • 珠履:指贵族的鞋子。
  • 青鞋靸:指平民的鞋子。

翻译

岳飞,南宋的抗金名将,因为与朝廷的复仇策略不合而被陷害。秦桧这个奸臣掌控了中原,使得英雄如神龙被小人所困。孟忠襄公提出了缓兵的策略,但未被采纳。清之三京师之战,导致万人死亡。奸邪之党阻碍了国家的决策,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世事令人痛心,连年末的祭祀都无法进行。秦桧和郑清之这两个奸臣,虽然已经死去多年,但他们的臭名依然存在,他们的后代也极为卑微。岳氏家族几代传承,居住在阳羡溪山市,收藏了三万卷古书和金石文物的拓片。孟氏家族的神童孙子,选择在苕溪和霅溪附近定居。他的诗声如鸾凤般高雅,与其他平庸之作形成鲜明对比。啊,先王公,百战摧毁敌人,他的心与天意相呼应。造物主回报功臣的后代,即使没有显赫的门第。他们各有神仙般的姿态,不受尘土污染。他们的情谊如芝兰般高贵,如鹣鲽般深厚。我在他们中间,如同珠玉中的石头,头发蓬乱,愧对衰老。在昏暗的灯火下,我们清谈至深夜,倒尽酒壶。有时站在城边的楼上,一同望着湖外的塔。两位豪杰骑着马在春堤上奔驰,而我则像一个枯瘦的僧人,穿着破旧的僧衣。我不愿脱下儒冠,宁愿在寺庙中暂住。我从未期望汉廷能征召我,也不期望能被聘为高官。我只喜欢结交朋友,不必怀疑朋友的真诚。我们应该像同道一样亲密无间,开诚布公,去除虚伪。将相的门第,六匹马驾车,我七十岁后将回归平民生活,不再穿礼服。难道贵族的鞋子中,不允许平民的鞋子存在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岳飞和孟忠襄公的历史回顾,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奸臣的憎恶。诗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对忠诚与背叛、高贵与卑微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友情和真诚交往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