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秋感二十首

· 方回
钟动市声绝,夜禁严鞭笞。 独许浮屠氏,铙呗恣□□。 □□有病死,信巫不信医。 既死又信佛,佛事殊不赀。 儿女数欢戏,顿失哭泣悲。 一家不若是,里巷讪笑之。 高堂十七篇,岂不存丧仪。 世事无一古,儒业偏独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钟动:钟声响起。
  • 市声绝:市场上的喧嚣声停止。
  • 夜禁:夜间禁止外出的规定。
  • 严鞭笞:严厉的鞭打惩罚。
  • 浮屠氏:佛教僧侣。
  • 铙呗:佛教音乐中的铙钹声。
  • 信巫不信医:相信巫术而不相信医学。
  • 佛事:佛教的仪式或活动。
  • 不赀:无法估量,指费用巨大。
  • 欢戏:欢乐的游戏。
  • 顿失:突然失去。
  • 讪笑:嘲笑。
  • 高堂:指儒家经典。
  • 丧仪:丧葬的礼仪。
  • 儒业:儒家的学问和事业。

翻译

钟声响起,市场上的喧嚣声停止,夜间禁止外出的规定下,严厉的鞭打惩罚执行。唯独允许佛教僧侣,他们的铙钹声自由地响起。有人生病至死,却相信巫术而不相信医学。死后又信奉佛教,佛教的仪式费用巨大。儿女们数着欢乐的游戏,突然失去了哭泣的悲伤。一家人如果这样,邻里会嘲笑他们。儒家的经典中有十七篇,难道不包含丧葬的礼仪吗?世事没有一样是古老的,儒家的学问和事业却偏偏衰落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特别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宗教信仰的批判。诗人通过对比夜晚的宁静与佛教仪式的喧嚣,以及人们对巫术和佛教的盲目信仰,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忧虑和对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中“世事无一古,儒业偏独衰”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儒家文化衰落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