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 方回
今所以知古,赖世有书史。 后所以信今,岂不亦藉此。 昔在韩魏公,治平四载耳。 仁皇实录就,贼贾独不尔。 窃位十六年,不奏理庙纪。 咸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 国亡邪正混,衮挞笔孰泚。 衰翁抱丹心,但恐将溘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治平四载:指韩魏公(韩琦)在宋仁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的四年治理。
  • 仁皇实录:指宋仁宗的实录,记录了其统治时期的历史。
  • 贼贾:指贾似道,南宋末年的权臣,因其专权误国,被称为“贼”。
  • 窃位十六年:指贾似道在位的时间,从咸淳九年(1273年)至德祐元年(1275年)。
  • 理庙纪:指宋理宗的纪年,理宗是南宋的一位皇帝。
  • 咸淳至德祐:咸淳是宋理宗的年号,德祐是宋恭帝的年号,这里指从咸淳到德祐这段时间。
  • 国亡邪正混:指国家灭亡时,正邪不分,混乱无序。
  • 衮挞笔孰泚:衮挞,指古代的礼服和刑具,这里比喻正邪的斗争;笔孰泚,意指用笔记录谁是谁非。
  • 衰翁抱丹心:衰翁,指年老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丹心,指忠诚的心。
  • 将溘死:溘死,指突然死去。

翻译

如今我们之所以能够了解古代的历史,全赖有书籍和史料的记载。后人之所以能够相信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依靠这些记录。昔日韩魏公在治平年间治理国家不过四年,但他的功绩被仁宗皇帝的实录所记载,而那个被称为“贼”的贾似道却不是这样。他窃取高位十六年,却未能在理宗的纪年中留下任何值得称道的记录。从咸淳到德祐这段时间,国家的命运已经可以预见。国家灭亡时,正邪不分,混乱无序,用笔记录谁是谁非已经没有意义。我这个年老的人,虽然怀抱着一颗忠诚的心,但恐怕很快就会突然死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韩魏公和贾似道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作者赞扬了韩魏公的治国功绩,同时批判了贾似道的专权误国。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作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可能无法见证国家复兴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