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

· 方回
兹辰何太喜,久雨见红日。 当其阴晦时,日未尝不出。 有物苦障之,云雾暗如漆。 谗夫蔽天明,忽去巷伯嫉。 泥污后土乾,归路赁驴匹。 山中可酿酒,自舂元亮秫。 预量小儿孙,时索梨与栗。 茅檐得霜晴,炙背阅书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兹辰:此日。兹,此;辰,日。
  • 阴晦:阴暗。
  • 谗夫:说坏话的人,这里指进谗言的人。
  • 蔽天明:遮蔽了天空的光明,比喻蒙蔽了君主的明智。
  • 巷伯:古代官名,掌管宫内之事,这里可能指宫中的宦官。
  • :租借。
  • 驴匹:驴子。
  • 酿酒:制作酒。
  • 元亮秫:元亮,指元亮米,即糯米;秫,指高粱。这里指用糯米和高粱酿酒。
  • 预量:预先考虑。
  • 炙背:晒背。
  • 书帙:书卷,书籍。

翻译

今天真是太高兴了,久雨之后终于见到了红日。即使在阴暗的时候,太阳也未曾不出。有东西苦苦地遮挡它,云雾暗得像漆一样。进谗言的人蒙蔽了天空的光明,忽然间被宫中的宦官所憎恨。泥泞的土地终于干了,回家的路上租了一头驴子。山中可以酿酒,自己舂糯米和高粱。预先考虑着小孙子们,不时地给他们梨和栗子。茅草屋檐下,晴天时晒着背,阅读书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社会政治的黑暗与个人的清高自守。诗中“久雨见红日”象征着困境后的希望,而“谗夫蔽天明”则暗指朝廷中的奸佞之徒。后文转向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家族后代的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淡漠。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