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西湖书院赵山长
东南大郡莫如杭,其西有湖誇钱唐。两贤刺史一隐士,春秋祠祀专蒸尝。
芙蓉杨柳鸥鹭傍,四时不绝炷瓣香。后来好事者不作,屋摧阶圮莓苔荒。
钱唐城中十万户,自古无人兴书堂。一朝书堂突兀起,鸱吻大殿环脩廊。
其上高阁觚棱骧,其下丰碑镌琳琅。香山东坡和靖叟,三像野服无金章。
寓意贵德不贵爵,高风大节遥相望。诸生大带冠昂昂,遴选师儒恢典常,文星烨煜教雨滂。
谁其为此参预老,百世不朽徐子方。赵君牵联同不朽,首助膏腴五百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蒸尝:古代祭祀名,蒸尝之祭在秋冬。
- 炷瓣香:点燃的香。
- 阶圮:台阶毁坏。
- 脩廊:长廊。
- 觚棱:屋角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的装饰。
- 琳琅:美玉,比喻珍贵、美好的事物,这里指刻有精美文字的碑石。
- 野服:指不穿官服,穿着普通衣服。
- 恢典常:恢复常规,指恢复教育制度。
- 文星烨煜:文星,指文曲星,古代认为主文运;烨煜,光辉灿烂的样子。
- 教雨滂:比喻教育如雨滋润,广泛而深沉。
- 参预老:参与此事的老人。
- 膏腴:肥沃的土地。
翻译
东南地区最大的郡莫过于杭州,而杭州西边的西湖更是闻名遐迩。两位贤能的刺史和一位隐士,春秋两季专门祭祀。湖边的芙蓉、杨柳和鸥鹭,四季不断地点燃香火。后来喜欢此事的人不再做,房屋毁坏,台阶破败,苔藓丛生。
钱塘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自古以来没有人建立书堂。突然有一天,一座书堂巍然耸立,大殿的屋脊和长廊环绕。上面有高耸的阁楼,屋角装饰华丽,下面有刻满精美文字的丰碑。香山、东坡和和靖叟,三人的像穿着普通衣服,没有官服。寓意重视德行而非爵位,高风亮节遥相呼应。
学生们戴着大带,昂首阔步,选拔教师恢复常规教育,文曲星光辉灿烂,教育如雨滋润。是谁为此事出谋划策的老者,徐子方,他的名字将百世不朽。赵君也因此事同享不朽,首先捐赠了五百亩肥沃的土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景与文化底蕴,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书堂的兴建与教育的复兴。诗中,“两贤刺史一隐士”与“香山东坡和靖叟”等句,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而“文星烨煜教雨滂”则寓意着教育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最后,通过赵君的慷慨捐赠,表达了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支持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