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歌赠王春阳用其神丹歌韵

· 方回
世上若无钟子期,破琴勿为俗子嗤。人间亦有王昭君,奈何众女嫉蛾眉。 我粗能诗子能画,笔力岂不山可移。希声绝色识者少,妾妇嗃嗃仍嘻嘻。 宣和画史我尝读,山水王诜并郭熙。儋州秃翁早题品,元祐文章众首推。 坡诗一句不收拾,熙丰孽党遗群儿。大坡小坡俱写竹,黜不登载无一枝。 河东颛征领节度,贼贯时实筹兵帷。谓此昏椓亦善画,缪取人主玉色怡。 画之是非且不辨,国势竟随阉宦痿。花光墨梅方盛行,乃坐山谷屏斥为。 简斋五诗动万乘,此等佳作亦弃之。五日十日一水石,王宰见赏杜拾遗。 如许名手无其名,可谓世衰人才衰。筒不肯破菜不泼,朝士闳籍涂粉脂。 青城北辕五马渡,正邪稍稍分荼饴。万事尽如画谱意,焉得炎正不中微。 雪苏黄冤尚伊洛,始觉七政齐衡玑。锦囊玉轴锁御府,径与宗祏同灰飞。 米元章史论稍公,遗物太仓存一稊。子能画,亦能诗。 众人不识不必疑,相逢但当醉如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钟子期: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善弹琴。
  • 王昭君:古代美女,因貌美而被嫉妒。
  • 蛾眉:古代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
  • 儋州秃翁:指苏轼,因其曾贬至儋州,且自号“东坡居士”。
  • 元祐:北宋哲宗年号,当时文化繁荣。
  • 熙丰:指北宋时期的政治动荡。
  • 河东颛征:指北宋时期的河东节度使。
  • 昏椓:指宦官。
  • 玉色怡:形容皇帝心情愉悦。
  • 阉宦痿:指宦官专权导致国家衰弱。
  • 花光墨梅:指北宋画家花光所画的墨梅。
  • 简斋五诗:指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五首诗。
  • 王宰:指唐代画家王维。
  • 杜拾遗:指唐代诗人杜甫。
  • 闳籍:指官僚。
  • 青城北辕:指北宋末年的政治变动。
  • 五马渡:指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宋高宗逃难时的情景。
  • 荼饴:苦与甜,比喻正邪。
  • 七政:指古代天文学中的七政星。
  • 衡玑:古代天文仪器。
  • 宗祏:指宗庙。
  • 米元章:指宋代书法家米芾。
  • 太仓:古代国家粮仓。
  • :稻谷的一种。

翻译

世上如果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那么即使琴被破坏了,也不必担心被俗人嘲笑。世间也有像王昭君那样的美人,但为何众多女子都嫉妒她的美貌。我虽然能写诗,但你却能画画,你的笔力之大,仿佛山都可以移动。那些非凡的声音和绝美的景色,能真正理解的人很少,而那些妾妇们却只会大声嘲笑或轻声嬉笑。

我曾读过宣和年间的画史,其中山水画以王诜和郭熙最为著名。儋州的苏轼早年就有评价,元祐时期的文章被众人推崇。苏轼的一句诗没有被整理,熙丰时期的叛党留下了许多后代。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都擅长画竹,但却没有被收录。

河东的节度使专权,宦官们当时实际上在筹划兵事。他们认为这些昏庸的宦官也擅长绘画,错误地让皇帝感到愉悦。画的是非尚且不辨,国家的势力最终随宦官的专权而衰弱。花光的墨梅正盛行,却因为山谷的排斥而被忽视。

陈与义的五首诗曾感动皇帝,但这样的佳作也被抛弃。王维赞赏杜甫的诗,如许的名手却没有他们的名声,可以说是世道衰落,人才也衰落。官僚们不肯破菜,也不肯泼水,朝士们涂着粉脂。

青城的北辕和五马渡,正邪逐渐分明。所有的事情都像画谱一样,炎正的政权怎么会不中微呢。雪中的苏黄冤案还在伊洛,开始觉得七政星和衡玑齐平。锦囊玉轴被锁在御府,与宗庙一同灰飞烟灭。

米芾的史论还算公正,遗留下来的东西就像太仓中的一粒稻谷。你能画,也能诗。众人不识不必怀疑,相逢时只需醉如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艺术和才华的赞美,以及对时代变迁和人才凋零的感慨。诗中提到了多位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如钟子期、王昭君、苏轼、王维等,通过对他们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和才华的尊重。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