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粟庵

手把黄花种翠微,蒲团清味少人知。 夜凉露湿松间衲,地冷苔侵壁上诗。 古锡占云龙去久,暮钟敲月鹤归迟。 参师欲问西来意,只恐难酬支遁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粟庵:诗中的地名,可能是一个僧人的居所或修行的地方。
  • 黄花:指菊花,常用来象征秋天或高洁。
  • 翠微:青翠的山色,这里指山中。
  • 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圆形坐垫,常用于打坐或冥想。
  • 清味:清静的境界或心境。
  • :僧衣,这里指僧人。
  • :僧人的锡杖,常用来象征僧侣的身份。
  • 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以辩才著称。

翻译

手持菊花,在青翠的山中种植,坐在蒲团上体会清静的境界,却少有人知晓。夜晚凉爽,露水湿润了松林间的僧衣,地面寒冷,苔藓侵蚀了墙壁上的诗句。古老的锡杖上云龙图案已久远,傍晚的钟声敲响,月亮升起,仙鹤归巢迟缓。想要向师傅请教佛法的真谛,只怕难以回应像支遁那样高深的言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山中修行的清静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黄花”、“翠微”、“蒲团”等意象,都体现了僧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表达了僧人对佛法的渴望和对自己修行水平的谦逊,显示了僧人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和自省的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