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

蹇驴破帽压京尘,天地何心役老身。 渺渺黄流东去水,萧萧白发北归人。 阳和忽上风霜面,梦寐先寻竹石邻。 别却江湖鸥鹭伴,愿携短策蹑嶙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蹇驴(jiǎn lǘ):跛脚的驴,常用来形容行旅的艰辛。
  • 压京尘:指在京城奔波,尘土满身。
  • 天地何心:天地无心,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命运不由人的感慨。
  • 役老身:使老身劳累。
  • 渺渺:形容水流遥远。
  • 黄流:指黄河。
  • 萧萧:形容风声或落叶声,此处形容白发稀疏。
  • 阳和:春天的温暖气息。
  • 风霜面:经历了风霜的面容,形容岁月的痕迹。
  • 梦寐:梦中。
  • 竹石邻:指隐居之地,以竹石为伴。
  • 江湖鸥鹭伴:指江湖中的自由生活,与鸥鹭为伴。
  • 短策:短杖,旅行时的辅助工具。
  • 蹑嶙峋(niè lín xún):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形容艰苦的旅行。

翻译

我骑着跛脚的驴,戴着破旧的帽子,在京城的尘土中奔波,天地无心,却使老身劳累。遥望那黄河的水向东流去,我这白发苍苍的人却要北归。春天的温暖气息突然爬上了我历经风霜的脸庞,我在梦中早已寻觅到了那竹石为伴的隐居之地。告别了江湖中与鸥鹭为伴的自由生活,我愿意带着短杖,踏上那崎岖不平的山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位老者在京城奔波的艰辛景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命运不由人的感慨。诗中,“蹇驴破帽压京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老者的落魄与辛劳。而“渺渺黄流东去水,萧萧白发北归人”则通过对比黄河的东流与老者的北归,突显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最后,老者告别江湖,选择隐居,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