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季德主事祠南镇还京

· 王逢
千羽春明玉扆间,皇华躬遣祀稽山。 蓬莱云雾随封检,敷落仙曹降佩环。 宣室旧承前席问,楼船今驾海涛还。 东南父老忧时切,落日扶藜得重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羽:指仪仗队中的旗帜。
  • 玉扆:指皇帝的御座。
  • 皇华:指皇帝的使者。
  • :祭祀。
  • 稽山:山名,这里指祭祀的对象。
  • 蓬莱:神话中的仙境。
  • 封检:封印,这里指祭祀时的封印仪式。
  • 敷落:散布,这里指仙曹(神仙的官员)的降临。
  • 仙曹:神仙的官员。
  • 佩环:佩带的玉环,这里指神仙的装饰。
  • 宣室:宫中的宣室,指皇帝的居所。
  • 前席:指皇帝的座位前。
  • 楼船:古代的大型船只。
  • 海涛:大海的波涛。
  • 父老:指地方上的长者。
  • 忧时:忧虑时局。
  • 扶藜:拄着藜杖,指老人。

翻译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仪仗队的旗帜在皇帝的御座间飘扬,皇帝派遣使者前往稽山进行祭祀。蓬莱仙境的云雾似乎随着封印仪式而移动,神仙的官员们带着佩环降临。在宣室中,皇帝曾在前席询问过,如今楼船将乘着海浪返回。东南方的长者们对时局深感忧虑,在落日余晖中,拄着藜杖的老人再次攀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皇帝派遣使者祭祀稽山的盛大场面,以及神仙降临的神秘氛围。诗中,“千羽春明玉扆间”一句,以春天的明媚和皇帝御座的庄严为背景,烘托出祭祀的隆重。后文通过“蓬莱云雾”和“敷落仙曹”等意象,展现了神仙世界的奇幻与神秘。结尾处,诗人通过“东南父老忧时切”和“落日扶藜得重攀”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老人的关怀,使得全诗在庄严神秘之余,又增添了一份人间温情。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