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轩
注释
- 拙轩:作者自号,意指简陋的书房。
- 闭门坐断藜床绳:藜床,用藜(一种植物)编织的床;坐断,长时间坐着,使床绳断裂。
- 据梧手卷挑青灯:据梧,倚靠在梧桐树旁;手卷,手持书卷;挑青灯,拨动油灯的灯芯。
- 目力自足誇秋鹰:秋鹰,秋天的鹰,视力极佳;誇,夸耀。
- 一行作吏负且乘:一行,一旦;作吏,成为官员;负且乘,背负责任同时享受待遇。
- 简书夜下催晨兴:简书,简短的文书;夜下,夜晚下达;催晨兴,催促早起。
- 心劳政拙无佳称:心劳,心力交瘁;政拙,政治才能平庸;无佳称,没有好的名声。
- 高枕缓带吾何曾:高枕,高枕无忧;缓带,宽松的衣带;吾何曾,我何尝能够。
- 年来安东逐斗升:年来,近年来;安东,地名;逐斗升,追逐微薄的俸禄。
- 吻胶背汗疲炎蒸:吻胶,嘴唇干裂;背汗,背上的汗水;疲炎蒸,疲惫于炎热的气候。
- 到官簿领交相仍:到官,到任;簿领,文书和领事;交相仍,相互交错。
- 督责老掾询聋丞:督责,监督责备;老掾,老官员;询聋丞,询问耳聋的副官。
- 曰畏罪罟空凌兢:曰,说;畏罪罟,害怕罪责;空凌兢,空虚而恐惧。
- 穷荒九月河水冰:穷荒,偏远荒凉之地;九月,农历九月;河水冰,河水结冰。
- 玉楼冻合衣生棱:玉楼,华丽的楼阁;冻合,冻得紧密;衣生棱,衣服冻得硬邦邦的。
- 毡裘火坑寒不胜:毡裘,毛毡和皮衣;火坑,取暖的火坑;寒不胜,寒冷难以忍受。
- 呼吸未免髯珠凝:髯珠,胡须上的水珠;凝,凝结。
- 积忧蓄热邪上腾:积忧,积累的忧虑;蓄热,积聚的热气;邪上腾,邪气上升。
- 阿堵中有轻云凭:阿堵,这里;轻云凭,轻云依附。
- 临窗射日绝可憎:临窗,靠近窗户;射日,阳光直射;绝可憎,极其讨厌。
- 决眦泪霣长沾膺:决眦,眼角裂开;泪霣,泪水滴落;长沾膺,长时间沾湿胸襟。
- 初谓造物何侵陵:初谓,起初以为;造物,自然界;何侵陵,为何如此侵扰。
- 细思无乃示小惩:细思,仔细思考;无乃,莫非;示小惩,给予小小的惩罚。
- 世医肤见浪自矜:世医,世俗的医生;肤见,肤浅的见解;浪自矜,自夸。
- 肝胆岂易分淄渑:肝胆,比喻忠诚与勇气;分淄渑,分辨淄水和渑水,比喻难以区分。
- 屏除嗜欲学山僧:屏除,摒弃;嗜欲,欲望;学山僧,学习山中的僧人。
- 此理盖出三折肱:此理,这个道理;盖出,大概出自;三折肱,多次折断手臂,比喻经验丰富。
- 斯文未丧信有徵:斯文,文化;未丧,未曾丧失;信有徵,确实有迹象。
- 天其使我双明增:天其,天意;使我,让我;双明增,双目更加明亮。
- 要作楷字头如蝇:要作,要写;楷字,楷书;头如蝇,字迹像苍蝇一样小。
- 表乞骸骨归丘陵:表乞,上表请求;骸骨,尸骨;归丘陵,归葬于山丘。
- 负郭二顷产有恒:负郭,靠近城郭;二顷,两顷地;产有恒,产业稳定。
- 堆盘苜蓿衣粗缯:堆盘,堆积;苜蓿,一种植物;衣粗缯,穿着粗糙的布衣。
- 醉眠床下呼不应:醉眠,醉酒而眠;呼不应,呼唤无人应答。
- 自许此著高陈登:自许,自认为;此著,这种做法;高陈登,高明。
- 饭馀睡足支枯藤:饭馀,饭后;睡足,睡饱;支枯藤,支撑着枯藤。
- 老眼细数云山层:老眼,年老的眼睛;细数,仔细数着;云山层,云雾缭绕的山峦。
翻译
我年轻时便断绝了与朋友的交往,闭门不出,长时间坐着使得藜床的绳子都断了。我倚靠在梧桐树旁,手持书卷,拨动油灯的灯芯,我的视力足以自夸如同秋天的鹰。一旦成为官员,背负责任同时享受待遇,夜晚下达的简短文书催促我早起。我心力交瘁,政治才能平庸,没有好的名声,我何尝能够高枕无忧,衣带宽松。近年来在安东追逐微薄的俸禄,嘴唇干裂,背上的汗水在炎热的气候中疲惫不堪。到任后,文书和领事相互交错,处理事务时自嘲自己无一能。监督责备老官员,询问耳聋的副官,说害怕罪责,空虚而恐惧。偏远荒凉之地,农历九月河水结冰,华丽的楼阁冻得紧密,衣服冻得硬邦邦的。毛毡和皮衣在取暖的火坑旁寒冷难以忍受,呼吸间胡须上的水珠凝结。积累的忧虑和积聚的热气使邪气上升,这里轻云依附。靠近窗户,阳光直射,极其讨厌,眼角裂开,泪水滴落,长时间沾湿胸襟。起初以为自然界为何如此侵扰,仔细思考莫非是给予小小的惩罚。世俗的医生肤浅的见解自夸,忠诚与勇气岂是容易区分的。摒弃欲望,学习山中的僧人,这个道理大概出自经验丰富。文化未曾丧失,确实有迹象,天意让我双目更加明亮。要写楷书,字迹像苍蝇一样小,上表请求归葬于山丘。靠近城郭的两顷地产稳定,堆积的苜蓿,穿着粗糙的布衣。醉酒而眠,呼唤无人应答,自认为这种做法高明。饭后睡饱,支撑着枯藤,年老的眼睛仔细数着云雾缭绕的山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从年轻时的孤高自傲,到成为官员后的疲惫与无奈,再到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目力自足誇秋鹰”、“简书夜下催晨兴”等,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体现了元代士人的一种超脱与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