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笼雀

· 王冕
野雀不向山林宿,如何却傍人家屋?山林怕遭罗网围,人家又恐人驱逐。 饮啄频惊殊不足,辛苦营巢随养育。昨日雨狂风拔木,人家屋倒巢亦覆。 雄悲雌泣无所施,堕地最苦黄口儿。黄口羽湿不会飞,啾啾草底啼渴饥。 雄雌啄哺稍觉长,无故又被樊笼羁。雄雌劬劬绕笼飞,啄哺不异居巢时,但恨不得身相依。 我感此情子细推,人之与物初无违。安得开笼而纵之? 山林朝市俱无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饮啄:指鸟类饮水和啄食。
  • 黄口儿:指幼鸟,因其嘴角黄色而得名。
  • 啾啾:形容鸟叫声。
  • 劬劬:形容勤劳辛苦的样子。
  • 樊笼:指鸟笼,比喻束缚。

翻译

野生的麻雀不愿在山林中栖息,为何却要依附在人家的屋檐下?山林中害怕被罗网围捕,人家又担心被人驱赶。 它们饮水啄食时常感到惊慌不足,辛苦地筑巢养育后代。昨天风雨大作,树木被吹倒,人家的房屋也倒塌了,巢穴也随之覆灭。 雄鸟和雌鸟悲鸣哭泣,却无计可施,尤其是那些刚出生的小鸟,最为痛苦。小鸟的羽毛还未长齐,不会飞翔,只能在草丛中啾啾叫着,表达饥渴。 雄鸟和雌鸟渐渐将小鸟养大,却又无缘无故被关进了鸟笼。它们在笼中勤劳地飞来飞去,啄食喂养小鸟,就像在巢中一样,只是遗憾不能身体相依。 我被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仔细思考,人与物原本并无不同。如何才能打开笼子放它们自由? 无论是山林还是朝市,都不应有所疑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野雀的遭遇,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由的渴望。诗中,野雀的生存状态与人类的困境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尊严的尊重。通过对比山林与人家,罗网与驱逐,诗人深刻揭示了生命的无奈与挣扎。最后,诗人呼吁人们应当尊重生命,给予生灵自由,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