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纪行

· 王冕
废苑荒凉官树老,春雨濛濛长芳草。 翠石玲珑绾毒蛇,土花乱贴榆钱小。 犹忆建炎南渡时,五云护拥蛟龙旗。 金舆玉辇事游幸,名花不待东风吹。 紫霞蒲萄动春浪,腰鼓腾雷盘锦杖。 千官景从轩冕入,歌声婉转青天上。 阊闾新启铜龙楼,长江万里为鸿沟。 中原北望草木秋,王孙不识山河愁。 垂衣东南成至治,百五十年真梦寐。 只今往事漫蒿莱,文物衣冠俱扫地。 西湖水昏迷钓船,南屏月冷啼杜鹃。 咸平元祐事茫然,梅花杨柳俱忘言。 鄂州老将呼不起,石塔如壶枕江尾。 行殿白日古磷飞,游子无言泪如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废苑:废弃的园林。
  • 官树:官方种植的树木。
  • 濛濛:细雨纷纷的样子。
  • 绾毒蛇:形容石头上的纹理像缠绕的毒蛇。
  • 土花:指地上的花。
  • 榆钱:榆树的果实,形似钱币。
  • 建炎南渡:指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在建炎年间南渡长江,建立南宋。
  • 五云:五彩祥云,象征吉祥。
  • 蛟龙旗:古代帝王的旗帜,上有蛟龙图案。
  • 金舆玉辇:指皇帝和皇后的车驾。
  • 游幸:皇帝出游。
  • 紫霞:紫色的云霞,常用来形容美景。
  • 蒲萄:即葡萄。
  • 腰鼓:一种打击乐器,挂在腰间敲打。
  • 腾雷:形容鼓声如雷。
  • 盘锦杖:装饰华丽的杖。
  • 千官:众多官员。
  • 景从:跟随。
  • 轩冕:古代官员的冠服,代指官员。
  • 阊闾:古代宫门。
  • 铜龙楼:装饰有铜龙的楼阁。
  • 鸿沟:古代的一条大沟,比喻界限分明。
  • 垂衣:指皇帝不亲自处理政务,象征太平盛世。
  • 至治:极好的治理。
  • 文物衣冠:指文化遗产和礼仪制度。
  • 漫蒿莱:荒废,杂草丛生。
  • 南屏:指南屏山,位于杭州西湖边。
  • 咸平元祐:北宋的两个年号,分别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
  • 茫然:模糊不清。
  • 鄂州老将:指历史上的某位老将。
  • 石塔:石制的塔。
  • 枕江尾:靠近江的尽头。
  • 行殿:移动的宫殿。
  • 古磷:古代的磷火,指幽灵。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翻译

废弃的园林荒凉,官方种植的树木已老,春雨细密,芳草生长。翠绿的石头上纹理像缠绕的毒蛇,地上的花朵贴着小小的榆钱。还记得建炎年间南渡时,五彩祥云环绕着蛟龙旗。皇帝和皇后的车驾出游,名贵的花朵不待春风便已盛开。紫霞般的葡萄在春浪中摇曳,腰鼓声如雷鸣,盘锦杖华丽。众多官员跟随进入,歌声在青天之上回荡。宫门新开,铜龙装饰的楼阁,长江万里成为分界线。北望中原,草木凋零,王孙不识山河的忧愁。东南地区太平盛世,百五十年如同梦境。如今往事已荒废,文化遗产和礼仪制度都已荡然无存。西湖水浑浊,迷住了钓鱼的船,南屏山的月亮下,杜鹃啼叫。咸平元祐时期的事情已模糊不清,梅花和杨柳都已忘却言语。鄂州的老将已呼唤不起,石塔如壶,靠近江的尽头。移动的宫殿在白日中古磷飞舞,游子无言,泪水如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钱塘(今杭州)的荒凉景象,通过对废苑、官树、春雨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诗中“五云护拥蛟龙旗”等句,展现了南宋初年的盛况,而“文物衣冠俱扫地”则反映了元代的文化衰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交织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