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中树

· 王冕
橐驼已矣树多病,后世谁能谕官政?盘根银节入盆盂,岂伊妡生之本性? 童童结盖拥绿云,皮肤转卷生虫纹。幽人重之如重宝,置诸座右同佳宾。 时时玩赏勤拂试,要做人前好颜色。自怜无路接春风,惭愧荆榛得甘泽。 人言此树受恩爱,我独悲之受其害。既无所资无所求,何故矫为阿媚态? 嗟哉木命既有亏,其所玩者何为奇?君不见石家珊瑚高且贵,今日根株在何地? 又不见李家花木比异珍,于今野草秋烟昏。姚黄魏紫誇艳美,看到子孙能有几? 人生所重重有德,耳目之娱何足齿?我知万物各有缘,胡不听之于自然? 平原太谷土无限,樗栎能与天齐年。此树那宜此中种,器小安能成大用? 愿君移向长林间,他日将来作梁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橐驼(tuó tuó):骆驼。
  • 谕(yù):明白,理解。
  • 盘根银节:形容树根盘绕,树节如银。
  • 盆盂(yú):盆子和盂,这里指盆景的容器。
  • 妡(xīn)生:自然生长。
  • 童童:茂盛的样子。
  • 重宝:珍贵的宝物。
  • 荆榛(zhēn):荆棘。
  • 矫(jiǎo):假装。
  • 阿媚态:讨好的姿态。
  • :依赖。
  • 石家珊瑚:指珍贵的珊瑚,比喻珍贵之物。
  • 李家花木:指李家的珍贵花木。
  • 姚黄魏紫:指珍贵的花卉品种。
  • 樗栎(chū lì):指普通的树木。
  • 长林:茂密的森林。

翻译

骆驼已经不在了,树也多病,后世谁能理解这官政?树根盘绕如银节,被放入盆盂,难道这是自然生长的本性? 树冠茂盛如盖,拥抱着绿云,皮肤上转卷着虫纹。隐士珍视它如同珍宝,置于座右如同佳宾。 时常欣赏并勤于拂拭,希望它在人前展现出好颜色。自怜无法接触春风,惭愧于荆棘却得到了甘露。 人们说这树受到宠爱,我却为它受到的伤害感到悲哀。既然无所依赖也无所求,为何还要假装出讨好的姿态? 唉,这树的命运已经受损,人们所欣赏的又是什么呢?你没看见石家的珊瑚高贵而珍贵,现在它的根株在哪里? 你也没看见李家的花木被视为异珍,如今却变成了野草,秋烟中昏暗。姚黄魏紫的花朵虽美,但能看到它们的后代又有多少? 人生应重视的是德行,耳目之娱又算得了什么?我知道万物各有其缘,为何不任其自然? 平原和太谷的土地无限,普通的樗栎树也能与天同寿。这种树不适合种在这里,小器又怎能成大用? 希望你能将它移植到茂密的森林中,将来或许能成为栋梁之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盆中树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与人为干预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中,盆中树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命运,既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宠爱,又因人为的限制和矫饰而失去了自然生长的自由。作者通过对树的命运的悲悯,表达了对自然本真状态的向往和对人为干预的批判。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最后,作者提出了顺应自然、尊重万物本性的观点,体现了道家的自然哲学思想。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