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曹隐君惠扇歌

· 王冕
去年僦屋在山脚,草居两间如蛎壳。六月七月无雨落,田野焦枯江海涸。 人间酷烈无处逃,吾农忍气婴炰熬。编蒲缉羽不成扇,寻松访石空劳忉。 至今悒郁未能雪,想到那时肠内热。先生何以知此情?赠我齐约比明月。 番罗夹背紫竹把,中有水墨新图画。崩滩乱石奔惊湍,依约远山左右攒。 轮囷老柏饱雪霜,更有石丈依修篁。岁寒节操不可降,未举已觉生清凉。 山阴野人何磊落?笑引南薰归掌握。寒声飒飒动岩壑,不羡右军题六角。 转手黄埃净如扫,便将献君明大道。置诸怀袖扬仁风,快与苍生除热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僦屋:租赁的房屋。
  • 蛎壳:比喻形状狭小。
  • 婴炰熬:忍受煎熬。
  • 编蒲缉羽:用蒲草和羽毛编织。
  • :忧虑。
  • 悒郁:忧郁,沉闷。
  • 齐约:整齐划一。
  • 番罗夹背:一种织物,用于扇面。
  • 紫竹把:紫色的竹子制成的扇柄。
  • 水墨新图画:指扇面上的水墨画。
  • :聚集。
  • 轮囷:形容树木枝干盘曲。
  • 石丈:指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岁寒节操: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
  • 南薰:指南风。
  • 右军题六角:指古代书法家王羲之(右军)题写的六角形扇面。
  • 黄埃:黄色的尘土。
  • 怀袖:怀中,袖中。
  • 扬仁风:传播仁德之风。

翻译

去年我在山脚下租了一间小屋,那屋子狭小如同蛎壳。六月七月没有雨水,田野干枯,江海也干涸。人间酷热难耐,我们这些农民只能忍气吞声地忍受煎熬。我尝试用蒲草和羽毛编织扇子,却未能成功,四处寻找松树和石头,也只是徒劳忧虑。至今我仍感到忧郁,未能洗清这份遗憾,想到那时的情景,内心便感到焦灼。先生您是如何知道我的这份情感?您赠予我的扇子,整齐划一,如同明月般皎洁。扇面上是番罗夹背,紫竹制成的扇柄,上面还有一幅水墨新画。画中是崩滩乱石,奔腾的惊湍,依稀可见远山左右聚集。画中有盘曲的老柏树,饱经雪霜,还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依偎在修长的竹子旁。这幅画展现了岁寒时节的坚贞品格,还未展开扇子,便已感到一丝清凉。我这个山阴的野人多么磊落,笑着引来南风,握在手中。寒风飒飒,动摇岩壑,我不再羡慕右军题写的六角扇。转手间,黄色的尘土被扫净,我将这扇子献给明理的您。将它置于怀中或袖中,传播仁德之风,希望能为百姓除去热恼。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作者在酷暑中的生活困境和对清凉的渴望,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对自然的依赖。诗中,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赠扇的先生联系起来,通过扇子的形象和扇面上的水墨画,表达了对清凉和坚贞品格的向往。最后,作者将扇子视为传播仁德之风的工具,寄托了对社会和百姓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1]在小学课文《少年王冕》里写到,他总是把好的留给母亲,由此看出他也是一个孝子。后来王冕为躲避朝廷征聘,隐居会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