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实春游图
先生读书不闭户,坐阅鸿濛窥太古。衣冠潇洒武前修,礼乐从容出东鲁。
文章光焰驾李杜,李杜后来称独步。谈辩风生四座春,胸中别有天台赋。
相逢抵掌不露机,却说少年骑马时。春光淡沱随所之,好山好山多赋诗。
转首东风吹马耳,犹记松阴调绿绮。杖藜不惮步行迟,孰谓画图无乃是?
我生山野无所谋,白日灌园夜饭牛。安得先生与之游?买酒共上黄鹤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濛(hóng méng):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也指太古时代。
- 衣冠潇洒:形容人的仪表风度洒脱不羁。
- 武前修:指古代的武士或武将。
- 礼乐: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常用来指代文明和教化。
- 东鲁:指古代的鲁国,也泛指山东一带。
- 驾李杜:超越李白和杜甫,指诗文成就极高。
- 天台赋:指高妙的文章或诗赋。
- 淡沱(dàn tuó):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比喻春光柔和。
- 绿绮(lǜ qǐ):古代的一种琴。
- 杖藜(zhàng lí):拄着藜杖,指行走。
- 无乃是:难道不是。
翻译
先生读书从不开门,静坐中仿佛阅览着宇宙初开时的景象,窥探着太古的奥秘。他的衣冠整洁潇洒,如同古代的武士,举止从容,从东鲁之地带来了礼乐的教化。
他的文章光芒万丈,超越了李白和杜甫,自李杜之后,无人能及。他的谈吐风趣,使四座如沐春风,心中似乎藏有天台山般的诗赋。
与他相遇时,他总是轻松地交谈,不露锋芒,却会说起年轻时骑马的往事。春光柔和,他随心所欲地游走,对那些美丽的山峦多有赋诗。
转眼间,春风似乎吹过了马耳,他还记得在松荫下调弄绿绮琴的情景。他拄着藜杖,不畏步行缓慢,难道这幅画图不正是他的写照吗?
我生长在山野,没有什么追求,白天灌溉园子,夜晚喂牛。真希望能与这位先生一同游玩,买酒一起登上黄鹤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识渊博、风度翩翩的先生,他的学识超越了李白和杜甫,谈吐间充满了智慧和风趣。诗中通过对先生春游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从容态度。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先生的敬仰之情,并希望能与他一同游历,共享诗酒之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先生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