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郑君炎南仲两魁乡赋比自霅教为昌化簿
三山鹄袍十万众,两纪知名郑南仲。
妙年官赋甲秋闱,一发辄中仍再中。
岂知天地大变革,原夫八韵竟无用。
虽然改尔亦得力,斗南斗北声价鬨。
黄金台降中书敕,水晶宫请博士俸。
得人岂必泥古法,省场舍选出乡贡。
儒风未尽弃端章,学徒尚多习弦诵。
但苦官冷饭不足,三载诳腹齑百瓮。
终更受代颇已久,始闻巨轴以诗送。
定是弟子多贤才,吴兴先生实梁栋。
即今佐邑号为簿,尹丞不殊权任重。
况乃唐昌风俗淳,山深岁稔少争讼。
丈夫讵皆作卿相,一命关系民疾痛。
偏见私意勿力竞,潜转密移但微讽。
方册频窥身尽贫,苞苴不纳心奚恐。
崇卑有无置度外,时一极目天宇空。
江东接壤异西浙,桑蚕春忙田晚种。
樽俎盘馔极俭啬,无大牲脔及乳湩。
吾闻易彖识时义,未妨枳棘栖鸾凤。
聊复亦耳磨岁月,慎勿轻为棺粪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山鹄袍:指福州的士子,三山是福州的别称,鹄袍是古代士子穿的衣服。
- 两纪:指二十四年。
- 知名:名声显赫。
- 官赋:指科举考试中的文章。
- 秋闱:指秋季举行的科举考试。
- 原夫八韵:指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 斗南斗北:指名声传遍南北。
- 黄金台:指朝廷。
- 中书敕:皇帝的诏书。
- 水晶宫:指官署。
- 博士俸:指官职的薪俸。
- 得人:指选拔人才。
- 泥古法:拘泥于古法。
- 省场舍选:指省试和舍选,科举考试的环节。
- 乡贡:指乡试中选拔的贡士。
- 端章:指正统的儒家经典。
- 弦诵:指读书声。
- 诳腹齑百瓮:形容生活贫困,齑是切碎的腌菜。
- 巨轴:指长篇的诗文。
- 吴兴先生:指郑南仲。
- 梁栋:比喻重要的人物。
- 佐邑号为簿:指担任县簿的职务。
- 尹丞:指县尹和县丞,即县的长官和副长官。
- 权任重:指职责重大。
- 唐昌:地名,指昌化。
- 争讼:指诉讼纠纷。
- 讵皆作卿相:难道都要做高官。
- 偏见私意:指个人的偏见和私心。
- 潜转密移:指暗中改变。
- 方册频窥:指频繁地查阅书籍。
- 苞苴不纳:指不接受贿赂。
- 崇卑有无:指地位的高低有无。
- 置度外:置之度外,不计较。
- 极目天宇空:形容心胸开阔。
- 江东接壤:指江东地区与西浙地区接壤。
- 桑蚕春忙:指春天养蚕繁忙。
- 樽俎盘馔:指酒席上的食物。
- 俭啬:节俭。
- 大牲脔及乳湩:指丰盛的食物,脔是切成块的肉,乳湩是乳汁。
- 易彖识时义:指《易经》中的彖辞,认识时势的意义。
- 枳棘栖鸾凤:比喻在恶劣环境中也能有杰出的人物。
- 聊复亦耳磨岁月:指姑且就这样度过岁月。
- 棺粪梦:指不切实际的梦想。
翻译
福州的士子众多,郑南仲在二十四年间名声显赫。年轻时在科举考试中文章出众,一次就中榜,再次参加仍然中榜。但不知道天地间发生了大变革,八股文最终变得无用。尽管如此,他的名声仍然传遍南北。朝廷降下皇帝的诏书,官署给予他官职的薪俸。选拔人才不必拘泥于古法,省试和舍选都是从乡试中选拔的贡士。儒家的经典仍然被学习,读书声不绝于耳。只是官职虽冷,生活却贫困,三年来生活如同腌菜般苦涩。最终更换职务已经很久,才开始听说有长篇的诗文送来。这一定是弟子中有很多贤才,吴兴的先生郑南仲是重要的人物。现在他担任县簿的职务,虽然不是县尹和县丞,但职责同样重大。何况唐昌这个地方风俗淳朴,年成好,少有诉讼纠纷。难道每个人都要做高官,每一个官职都关系到民众的疾苦。个人的偏见和私心不要过于强求,暗中改变但微妙地影响。频繁地查阅书籍,即使贫穷也不接受贿赂,心中无所畏惧。地位的高低有无不计较,时常放眼望去,心胸开阔。江东地区与西浙地区接壤,春天养蚕繁忙,田地晚种。酒席上的食物节俭,没有丰盛的食物。我听说《易经》中的彖辞认识时势的意义,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有杰出的人物。姑且就这样度过岁月,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梦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郑南仲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名声以及在官场上的经历。诗中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变迁,以及个人在时代变革中的适应与坚持。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郑南仲品行和才能的赞赏,以及对他未来仕途的期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