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车

· 刘叉
腊令凝绨三十日,缤纷密雪一复一。孰云润泽在枯荄,阛阓饿民涷欲死。 死中犹被豺狼食,官车初还城垒未完备。人家千里无烟火,鸡犬何太怨。 天不恤吾氓,如何连夜瑶花乱。皎洁既同君子节,沾濡多著小人面。 寒锁侯门见客稀,色迷塞路行商断。小小细细如尘间,轻轻缓缓成朴簌。 官家不知民馁寒,尽驱牛车盈道载屑玉。 载载欲何之,秘藏深宫以禦炎酷。徒能自卫九重间,岂信车辙血,点点尽是农夫哭。 刀兵残丧后,满野谁为载白骨。远戍久乏粮,太仓谁为运红粟。 戎夫尚逆命,扁箱鹿角谁为敌。士夫困征讨,买花载酒谁为适。 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依违用事佞上方,犹驱饿民运造化防暑阨。 吾闻躬耕南亩舜之圣,为民吞蝗唐之德。未闻{土慮}孽苦苍生,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 庙堂食禄不自惭,我为斯民叹息还叹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 棉絮或厚实的丝织品。
  • : 根。
  • 阛阓: 市集,市场。
  • : 冻结。
  • 豺狼: 比喻贪婪的官吏。
  • 侯门: 大官的府邸。
  • 塞路: 道路阻塞。
  • 屑玉: 指白雪。
  • 禦炎酷: 防止炎热。
  • 九重: 古代皇宫内有九个庭院,借指皇宫。
  • 车辙血: 比喻农民的悲惨遭遇。
  • 土慮: 土壤贫瘠。
  • 蟊贼: 善于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人。

翻译

腊月里寒冷如棉絮冻结了三十天,雪花密集地飘落,一层又一层。谁说滋润只在干枯的根上,市井中的挨饿百姓冻得快要死去。 在死亡线上他们还要遭受官吏的掠夺,官员们的车马刚返回城市,防御工事还未建好。千里之外的人家没有炊烟,鸡犬都在哀鸣,为何如此痛苦? 老天爷不怜悯我们这些平民,连夜下着大雪,像瑶花纷飞。洁白的雪花象征君子的高洁,却无情地落在小人的脸上。 寒冷笼罩着豪门,门庭冷清,商贾断绝,只有细微的雪花在空中轻轻飘落,缓慢堆积成雪堆。官府不知民间饥寒,驱赶牛车满载白雪,说是为防暑热。 装载着白雪的牛车要去哪里?深藏宫中只为度过酷暑。这些车只是皇宫的保护,哪会想到车辙下的血迹,每一滴都是农夫的哀泣。 战乱之后,田野上无人收尸,远方戍卒长期缺粮,国家仓库的粮食也无人运输。 士兵们还在反抗命令,谁来对抗那些箱笼和鹿角的武器?士大夫们被征讨,又有谁去买花饮酒,享受安逸? 天子虽然端坐,却不寻求贤良辅佐,身边都是邪恶之人。权臣们迎合皇上的意愿,驱使饥饿的百姓为皇家防暑而劳作。 我听说,舜在南亩耕田,是圣明的君主,唐帝能为民除蝗,有仁德。我没听说过土壤贫瘠还要祸害百姓,官场上下结党营私,如同害虫。 朝廷官员享受俸禄却无愧疚,我为百姓的苦难深深叹息,再三感叹。

赏析

刘叉的这首诗描绘了冬季严寒和官府的冷漠无情,以及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诗人通过“密雪”、“饿民”、“豺狼”等意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他对天子的指责,表达了对统治者不关心民生、只顾自我享乐的批判。同时,他还提到了历史上贤明君主的典范,与当下的政治腐败形成对比,强烈呼吁社会公正和政治清明。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刘叉

刘叉

唐河朔人,号彭城子。好任侠。家境贫寒。因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遂折节读书。曾为韩愈门客,持愈案上金数金而去,曰:“此谀墓中人所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后游齐、鲁,不知所终。工为歌诗,风格犷放,然有险怪晦涩之病。有诗集。 ► 28篇诗文

刘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