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哭

· 刘叉
棘针生狞义路闲,野泉相吊声潺潺。 哀哉异教溺颓俗,淳源一去何时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棘针:荆棘的刺。这里比喻艰难困苦。
  • 生狞:形容荆棘的刺尖锐、凶猛。
  • 义路:指正直的道路。
  • 野泉:山野中的泉水。
  • 相吊:相互哀悼。
  • 声潺潺:形容水声,这里指泉水的声音。
  • 异教:指与主流文化或宗教不同的信仰或习俗。
  • 溺颓俗:沉溺于颓废的风俗。
  • 淳源:淳朴的本源,指古代淳朴的风俗和道德。

翻译

荆棘的刺尖锐凶猛,正直的道路被阻隔,野外的泉水相互哀悼,发出潺潺的声音。 悲哀啊,那些异教徒沉溺于颓废的风俗,淳朴的本源一旦失去,何时才能回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荆棘阻路、野泉哀鸣的自然景象,隐喻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文化颓废。诗人对异教徒沉溺于颓废风俗表示哀叹,同时怀念古代淳朴的风俗和道德,表达了对社会风气败坏的深切忧虑和对淳朴本源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批判力度。

刘叉

刘叉

唐河朔人,号彭城子。好任侠。家境贫寒。因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遂折节读书。曾为韩愈门客,持愈案上金数金而去,曰:“此谀墓中人所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后游齐、鲁,不知所终。工为歌诗,风格犷放,然有险怪晦涩之病。有诗集。 ► 28篇诗文

刘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