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郢端公

军门半掩槐花宅,每过犹闻哭临声。 北固暴亡兼在路,东都权葬未归茔。 渐穷老仆慵看马,著惨佳人暗理筝。 诗侣酒徒消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军门:指军营的门。
  • 半掩:半开。
  • 槐花宅:指李郢的住所,因宅旁有槐树而得名。
  • 哭临:指丧事中的哀哭。
  • 北固:地名,指北固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 暴亡:突然死亡。
  • 兼在路:同时在路上。
  • 东都:指洛阳,古代中国的东都。
  • 权葬:暂时安葬。
  • 未归茔: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坟。
  • 渐穷:逐渐贫困。
  • 老仆:年老的仆人。
  • 慵看马:懒得照看马匹。
  • 著惨:穿着丧服,形容悲痛。
  • 佳人:美丽的女子,这里指李郢的家人。
  • 暗理筝:默默地弹奏筝,表达哀思。
  • 诗侣酒徒:指诗人和饮酒的朋友。
  • 消散尽:全部散去。
  • 一场春梦:比喻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越王城:指越国的都城,这里泛指繁华之地。

翻译

军营的门半开着,我每次经过李郢的槐花宅,还能听到丧事中的哀哭声。 李郢在北固山突然去世,遗体还在路上,他的家人在东都暂时安葬了他,还没有将他送回祖坟。 家中的老仆人因为贫困懒得照看马匹,穿着丧服的佳人默默地弹奏着筝,表达着哀思。 曾经一起吟诗饮酒的朋友们都已经散去,这一切就像一场春梦,在繁华的越王城中消逝无踪。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郢去世的深切哀悼和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李郢家中的凄凉景象和诗人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友情的珍贵。诗的最后,诗人以“一场春梦”比喻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卢延让

五代时范阳人,字子善。唐末光化间登进士。雷满尝辟为从事。后从满归前蜀王建,授水部员外郎,迁给事中。因其诗句“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巧合建行事,得超拜工部侍郎,转刑部侍郎。卒。 ► 20篇诗文